心律失常药物市场份额的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抗心律失常疾病药物市场份额分析2目录第一节心律失常疾病的患病特点及致病因素...........................3一、心律失常疾病流行病学调查............................................3二、心律失常疾病致病因素....................................................4第二节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策略...............................................5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5二、心律失常疾病的基础用药................................................9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分析.............................................10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10二、抗心律失常西药应用调查与分析..................................11三、抗心律失常中药应用调查与分析..................................14第四节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4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的发展趋势..................................14二、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前景..............................................163第一节心律失常疾病的患病特点及致病因素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病的快速上升,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应增多,约占心血管疾病的20%,心律失常的种类很多,以心律不齐发生的频率分类,大致可分为快速心律、慢性心律及不规则早期收缩三大类。心律不齐的直接致命性影响较少,但常伴有心血管栓塞或卒中后致残的危险,受其影响非瓣膜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率将高于普通人5倍,而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发生卒中机率高达17倍。房颤在普通人群中仅占0.57%,而在心脏病和老年人中的发生率高出许多倍,比重约占4%,在临床中已受到了高度重视。心房纤维性颤动(AF)属于恶性心律失常症状之一,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心律不齐,危及了许多人的生命,在心脏手术中,房颤发生率32%,多数病人虽能忍耐,但心动过速和心房收缩不正常,导致患者低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使卒中危险系数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组织结构逐渐变化,心房扩大、心肌萎缩、传导组织减少及纤维化的影响,导致了手术中心房传导延长和心律失常阈值降低,使术后不良因素和房颤的机率增多。迄今为止,人类对于房颤、室颤这一难题尚未较好的征服。一、心律失常疾病流行病学调查1.国外心律失常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约有720万心脏病人患有心律失常症,美国患病人群约占30%;每年原发性房颤住院者为21.5万人,继发性房颤已超过140万人次。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住院的心脏病患者中1/3有此种心律失常。美国约有220万-230万成年患者,欧盟有450万患者,而英国每年新增病例超过24000人有阵发性或持续性AF。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AF发生率从年龄在40岁以下女性的1.5%到大于80岁老年男性的2%不等。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可达8%。而发生AF的人群的年龄中位数为75岁。根据调查,到2050年时,美国预计有560万的AF患者,而50%以上为80岁或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在20多年里,因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发病的增加,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在欧盟AF住院的患者增加了66%,4每人每年的总消耗约达到3600美元,总消耗约157亿美元。2.国内心律失常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我国2004年在全国14个省份和直辖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东、江西、天津、内蒙古、陕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和浙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0岁-85岁人口,14个自然人群的29079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房颤患病人数为224例,患病率为0.77%,根据中国1990年标准人口构成标准化后患病率为0.61%。40岁以前的患病率为0.2%,而在80岁以后的患病率达7.5%,总的流行病学患病趋势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因此老年人因为基础疾病较多,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因此升高。龚雪兰在《浅析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病因》中也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有关。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以出现房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达58.0%。其中又以房性早搏的发病率最高,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有器质性病变,病变后造成心肌缺血,从而引起自律性增强,产生早搏现象。二、心律失常疾病致病因素心律失常分为冲动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其定义为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临床角度又可划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窦性、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传导阻滞等)。因此其病因复杂,心脏疾病和非心脏疾病、药物副反应等均能引发心脏起搏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等)某一环节发生问题,从而引发心律失常。目前,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统计。据有关资料对各种心律失常发病率进行比较表明,其中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最高,为25%~27%,窦性心动过速次之,为20%~22%,窦性心动过缓为13%~15%,室性过早搏动为14%~16%,房性过早搏动为5%~7%,心房颤动为11%~15%,房室传导阻滞为5%~7%,其它各种心律失常约5%~8%。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其表现形式较为复杂。心律失常的一般原因有:51、全身性因素:心律失常可以由于各种感染、中毒、电解质紊乱(高血钾症、低血钾症)、酸碱中毒以及药物影响所致。2、其他器官障碍的因素:心脏以外的其他器官,在发生功能性或气质性改变时也可作为心律失常的原因。3、心脏本身的因素:这是最重要而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的病因。如冠心病、心肌炎、风心病、高心病等都是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例如AF的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情况受年龄、性别、是否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存在、左心房增大、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的影响。可为短时的其他疾病的表现之一,如外科手术、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炎、肺动脉栓塞或其他肺部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及其他代谢性疾病。90%的AF患者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AF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第二节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策略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生已有年轻化和不断增长的趋势,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心脏搭桥手术的年龄已向前推进了5~10岁,非药物疗法中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的迅速发展,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虽然具有一定作用,比如临床处理的棘手问题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主要的手段有:药物、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导管消融及基因治疗。但是药物疗法仍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具有简捷方便、顺应患者心理的特点,能较好的改善与房颤相关的并发症,关键是降低心肌梗塞猝死率。对于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改善心肌供血状况,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失常状态,帮助老年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做好早期的预防检查工作,防止老年患者因心衰等因素危及生命。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抗心律失常药物现在广泛使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Wilams来分类,根据药物6不同的电生理作用分为四类(表一)。表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注:离子流简称ⅠNa:快钠内流;ⅠNaS:慢钠内流;Ⅰ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ⅠKr、ⅠKs分别代表快速、缓慢延迟整流性钾流;Ⅰto:瞬间外向钾流;ⅠCaL:L型钙电流;β、M2分别代表肾上腺素能β受体和毒蕈碱受体。表中()为正在研制的新药。有人将莫雷西嗪列入Ⅰb类。表内+表示作用强度。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1.窦性心动过速(窦速)治疗:①寻找并去除引起窦速的原因。②首选β受体阻滞剂。若需迅速控制心率,可选用静脉制剂。③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可选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2.房性期前收缩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单纯房性期前收缩者,去除诱发因素外一般不需治疗。症状十分明显者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伴有缺血或心衰的房性期前收缩,随着原发因素的控制往往能够好转,而不主张长期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于可诱发诸如室上速、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应给予治疗。3.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特发性房速少见,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药物疗效差,大多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7治疗:(1)治疗基础疾病,去除诱因。(2)发作时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心动过速或控制心室率。可选用毛花甙C、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静脉注射。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采用直流电复律。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通常无效。(3)对反复发作的房速,长期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发作或使发作时心室率不致过快,以减轻症状。可选用不良反应少的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洋地黄可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合用。如果心功能正常,且无心肌缺血,也可选用Ⅰc类或Ⅰa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选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或索他洛尔。对心衰患者,可考虑首选胺碘酮。(4)对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功能障碍者,若必须长期用药,需安置心脏起搏器。(5)对特发性房速,应首选射频消融治疗。无效者可用胺碘酮口服。4.室上速(1)急性发作的处理:药物治疗可选用:①维拉帕米静脉注入。②普罗帕酮缓慢静脉推注。如室上速终止则立即停止给药。以上两种药物都有负性肌力作用,也都有抑制传导系统功能的副作用,故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基本心律有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用。③腺苷或三磷酸腺苷静脉快速推注,往往在10~40s内能终止心动过速。④毛花甙C静注,因起效慢,目前已少用。⑤静脉地尔硫卓或胺碘酮也可考虑使用,但终止阵发性室上速有效率不高。在用药过程中,要进行心电监护,当室上速终止或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及(或)传导阻滞时应立即停止给药。(2)防止发作:发作频繁者,应首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以根除治疗。药物有口服普罗帕酮或莫雷西嗪,必要时伴以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发作不频繁者不必长年服药。5.加速性交界区自主心律异位节律点位于房室交界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后心动过速仍反复发作并伴有明显症状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系洋地黄过量所致,应停用洋地黄,并给予钾盐、利多卡因、苯妥英或β受体阻滞剂。6.房颤及房扑(1)房颤的治疗:①控制心室率:永久性房颤一般需用药物控制心室率,以避免心率过快,减轻症状,保护心功能。地高辛和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药物。必要8时二药可以合用,剂量根据心率控制情况而定。上述药物控制不满意者可以换用地尔硫或维拉帕米。个别难治者也可选用胺碘酮或行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快综合征患者需安置起搏器后用药,以策安全。房颤心律转复有药物和电复律两种方法。电复律见效快、成功率高。电复律后需用药物维持窦律者在复律前要进行药物准备,用胺碘酮者最好能在用完负荷量后行电复律,也可使用奎尼丁准备。拟用胺碘酮转复者,用完负荷量而未复律时也可试用电复律。药物转复常用Ⅰa、Ⅰc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普鲁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索他洛尔等,一般用分次口服的方法。静脉给普罗帕酮、依布利特、多非利特、胺碘酮终止房颤也有效]。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碘酮,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首选Ⅰ类药。近年有报道,用普罗帕酮450~600mg顿服终止房颤发作,成功率较高,但首次应用最好在住院或有心电监护的条件下进行。房颤心律转复后要用药维持窦律,此时可继续使用各有效药物的维持量。偶发的房颤不需维持用药。较频繁的阵发性房颤可以在发作时开始治疗,也可以在发作间歇期开始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