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夜雨寄北》《论诗》主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查1.作者简介:李商隐(参见P208注释1)赵翼: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清代诗人、史学家,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著有《瓯北诗钞》等。导学习诗歌的方法读——读出节奏品——品出诗意悟——悟出诗情诵——诵出诗韵学: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节奏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节奏出诗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提示:1.结合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思考。2.从诗中寻找信息(字、词、句)。3.书下注解不要漏掉。相关简析文字不可忽视。提示:1.结合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思考。2.从诗中寻找信息(字、词、句)。3.书下注解不要漏掉。相关简析文字不可忽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诗情进入意境,体会感情出诗韵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的构思极富特色,先写妻子思念远游巴山的丈夫,丈夫思念留在北方的妻子;后写想像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虚实相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以相同的方法学《论诗》读——读出节奏品——品出诗意悟——悟出诗理诵——诵出诗韵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节奏出诗意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所谓的“不新鲜”,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送,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涌现出现自己本时代的杰出诗人,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诗理进入意境,领悟诗理出诗韵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⑴李诗鉴赏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在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的乐的谈话材料。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之情。A⑵赵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能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都会有几百年。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D.“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的事叫“风骚”。并不是说李杜的诗歌没有生命力了C背诵这两首诗;《伴你学》。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