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第六讲-古代的文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文体二、文体划分的标准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三、古代文体就语言形式的分类。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指文章的体裁、类别。1、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韵文是押韵的。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2、骈文和散文的区分是前者讲求平仄、对仗,在句式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文也叫“四六”文),散文没有这些规定。3、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文。第一节古典散文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一、史传文(历史散文)(一)编年体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相关的历史事件。《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二)纪传体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史记》、二十四史影响:对小说、故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如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以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三)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如“三家分晋”、“秦并六国”、“高帝灭楚”、“匈奴和亲”等。创始人:宋代袁枢。袁枢根据《资治通鉴》所提供的材料,写了一部《通鉴纪事本末》,把1300多年的历史,归纳为230多个专题。返回二、论说文论说文是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它要求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论证。政论、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论说文。(一)论说文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1、语录:如《论语》、《孟子》2、论文集:如《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从秦汉开始,论说文有了新的发展。(二)论说文的体裁1、论“论”的议论方式以论证为主,这种体裁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体裁的特点。贾谊《过秦论》;范缜的《神灭论》;苏洵《六国论》2、说“说”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韩愈的《师说》是阐明师这种职业的道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是阐明捕蛇者为什么要以捕蛇为业的道理。注意:“论”与“说”的界限“论”与“说”的界限很难分得那么清楚。一般的说,人物论、史论等庄重一些的内容,大都采取“论”这种体裁;一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常常不采取论这种体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就不能改为《爱莲论》3、辩“辩”是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驳证某个错误的论点或辩证某些事实。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4、原“原”是探源的意思。这种文体是针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比较强。韩愈的《原道》《原毁》、黄宗羲的《原君》《原臣》返回三、杂记文(一)山川景物人事记山水地理:《水经注》、《小石潭记》、《徐霞客游记》、《登泰山记》社会风土人情:《洛阳伽蓝记》记事:《狱中杂记》《病梅馆记》记物:《核舟记》(二)笔记文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内容丰富,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返回四应用文(一)奏议臣下给皇帝的书信、报告。1、疏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2、表陈述某种情或意见。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等。3、对策古代考试把考题写在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称为“策问”,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做对策。苏轼的《教战守策》。(二)墓志铭墓志铭是刻在石头上并且是埋在坟墓里的文字,内容是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三)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章。袁枚的《祭妹文》。(四)书信韩愈的《答李翊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五)赠序赠序是赠人以言,就应用范围而言是应用文,但就语言形式来说属议论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节骈文骈文的特点骈文的形成和鼎盛骈文的定义一、骈文的特点(一)语句1、骈偶(对仗)(1)句子结构风烟具静,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临弟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2)词性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登大雷岸与妹书)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文心雕龙·情采)(3)对仗工整①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东顾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登大雷岸与妹书)左右青霭,表里紫霄(登大雷岸与妹书)②句中自对,再两句相对负气争高,含霞饮景(登大雷岸与妹书)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饮瓯越(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辞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滕王阁序)2、四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登大雷岸与妹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登大雷岸与妹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文选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二)语音1、单句相对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临弟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庶旌西土之游,远嗣东平之唱2、双句相对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三)用词1、用典(1)满纸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2)用典往往不指出出处,讲究剪裁融化。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3)晦涩难懂2、辞藻华丽二、骈文的形成和鼎盛(一)形成1、先秦时期(1)用散用骈,顺其自然。(2)先秦时期的古代谣谚、六经丽辞、诸子百家骈语,尽管多是“自然成对”,但却是骈体文的源头所在。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捕。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楚辞·离骚》)2、秦汉时期骈辞俪语是作者自觉追求的产物。(1)文章的自觉骈化在秦代已露端倪。《四库全书总目·四六法海》条下说:“自李斯《谏逐客书》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是骈体文之渐萌也”。谭献称《谏逐客书》为“骈体初祖”。(2)骈体在汉代渐渐出现萌芽状态①从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来看,汉代文学已经开始独立自觉的发展过程出现了代表文学的“文章”的概念,把文章和学术分离。②专业文人队伍已经出现。司马相如、贾谊、邹阳、枚乘、路温舒等人。③各种文学体裁在汉代长足发展或已经成熟。④文人创作中对形式美的追求。特别是对偶俪、辞采、声韵的着意讲求。(3)东汉时期,骈体由西汉的萌芽状态而又更加扩大规模,几近脱胎。班固《北伐颂》、傅毅《七激》、张衡《七谏》等等骈化程度极高,而蔡邕的文章已基本上骈偶化。3、建安时期,骈体文脱胎,形成一种独立的文体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指出:“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4、晋代骈文变得更为精美工致,呈现出比较成熟的形态。潘岳、陆机(二)鼎盛时期骈文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鼎盛状态①首先,对文学本身特性及创作规律等方面认识更为清楚。宋文帝时,于儒学、玄学、史学三馆之外,别立文学馆。文艺批评的兴起是文的自觉的更主要的方面。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②其次,文学创作上声律之发明与运用。魏之李登作《声类》,晋之吕静作《韵集》,已分清浊、判宫商;但尚未有四声之名。宋齐以后,反切之法出现,四声之学产生。周颙著《四声切韵》,沈约著《四声谱》,王斌著《四声论》,四声之分正式形成并成为四声八病之说,又应用于文学创作实际,使中国诗文面目为之一新。骈文是一种美文的形式,带有唯美主义色彩的文学。亦称“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骈者,并马也。俪者,双人。有成双之意。指对偶的整齐句法。骈文萌芽于秦汉,兴盛于南北朝。在语句上讲究对仗,以四六字句为主;在语音上,讲究平仄相对;在用词上,讲究用典,辞藻华丽。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情采南北朝是我国文艺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最重要、最系统的一部著作。注意客观事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把文学兴衰的原因同社会环境、政治条件、时代变迁联系起来。强调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并重,它一方面批评了当时唯美主义的文风,另一方面也不忽略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古代圣贤的著作,总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为有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由于水性虚柔,才有波纹荡漾;由于树体坚实,才有花朵开放,这说明外在的表现形式依附于内在的实质。虎皮豹皮如果没有斑纹,那就跟狗皮羊皮一样了;犀兕虽然有皮,但制成铠甲还要靠涂上丹漆才有色彩,可见内在的实质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至于抒发思想感情,铺陈描写万事万物,用文字刻划内心活动,在纸上组织文辞,文章应当光彩焕发、文采繁富是很明白的了。所以构成文采的途径有三条:第一种叫形中之文,是靠青、黄、赤、白、黑五色构成的;第二种叫声中之文,是靠宫、商、角、徵、羽五音构成的;第三种叫情中之文,是靠喜、怒、哀、乐、怨五情构成的。五色相调,便会呈现漂亮的花纹;五音相配,就会形成美妙的乐曲;五情抒发,便会产生优美的辞章。这是天然的规律啊。《孝经》传下训则,说孝子在居丧期间说话才不加文饰,因此知道君于平时说话不曾质朴无文。老子痛恨虚伪,所以他说“漂亮话不真实”,但他的《老子》一书却词句精妙,这就表明他并不是一概厌弃华美的文采。庄周说“巧妙的言辞能雕饰万物”,指的是用辞藻来修饰;韩非子说“以华丽漂亮的言辞为美”,说的是有文采。用艳丽的言辞使文章达到绮丽,用巧言的雕饰使文章达到藻饰,文学语言的变化,至此已达到极端了。研究体味《孝经》和《老子》的意思,便可知文章华美或质朴都应依附于人的思想感情。细看庄周和韩非的话,就知道华丽和朴质的关系处理不当,错在追求过分的艳丽。如果能在清浊之流上选择清流,能在邪正之路上选取正道,就可以在写文章时驾驭文采了。那铅粉和青黛是用来修饰容貌的,但女子的美目巧笑却来启天生的美丽姿质;文采是用来修饰语言的,但文章的美妙动人却本于思想感情的自然。所以思想感情是文采的经线,言辞是思想内容的纬线。只有经线正了,用纬线才能织成布帛;只有思想内容确立了,语言才能通达流畅。这是作文章的根本法则。从前《诗经》的作者写的诗歌,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后来的辞赋家写作辞赋,是为了创作而故意造作感情。凭什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呢?因为《诗经》的产生,是由于诗人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气,因而吟唱出来,用以讽劝那些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后代辞赋家之流,胸中本来就没有感情郁结,却随意施展夸张文饰的手法,借此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创作才造作感情。所以为了抒发感情而写的作品,语言简练而真实;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辞繁杂且空泛失真。可是后来的作者却采用浮泛的语言,忽视真情实感,抛弃了古代《诗经》的传统,效法近世辞赋的弊病,因此表现真实感情的作品日渐稀少,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篇章却越来越多。所以有人热中于高官厚禄,却空泛地吟咏田园的隐居生活;心里老是牵挂着繁忙庸俗的政务,却空洞地描述尘世之外的情趣。真情实感没有一点,写的跟想的恰好相反。桃李从不自夸,人们自然会在树下踩出一条条小路,那是由于枝头有果实存在。相传男子种出的兰花不能发出幽香,那是由于他们没有细腻的感情。象草木那样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赖感情依靠果实,何况文章,以抒情述志为本。写的作品与自己的心志完全相反,这样的作品难道值得效法!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