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类及其防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蚊类及其防制张芝平一、蚊形态与分类二、蚊生活史三、蚊的生态习性四、蚊子的危害五、蚊类密度监测六、蚊类防制七、灭蚊达标与创卫考核一、蚊形态与分类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蚊科是体细足长的小型昆虫。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蚊虫共3亚科,38属,3350多种和亚种。我国:17属,380余种。福建省:102种。蚊有3个重要的属。按蚊属是疟疾的唯一媒介,还传播丝虫病和脑炎。常在植物茂盛的水中繁殖。生活史从18天至数周不等。库蚊属是病毒性脑炎的媒介,在热带和亚热带还传播丝虫病。在几乎所有淡水(包括静止的污水)中繁殖。生活史10~14天,天气冷时可能长些。伊蚊属传播黄热病、登革热和脑炎。通常在洪水、水坑或盐沼中繁殖。生活史可短到仅10天,气候凉时可长达数月。二、蚊生活史蚊的发育为完全变态,生活史分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前三个时期生活于水中,成虫生活于陆地。按蚊卵库蚊卵伊蚊卵卵雌蚊产卵于积水中。蚊卵小,长不到1mm。按蚊卵呈舟形,两侧有浮囊,产出后浮在水面。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产出后粘在一起形成卵筏。伊蚊卵一般呈撖榄形,无浮囊,产出后单个沉在水底。蚊卵必须在水中才能孵化,在夏天通常经2~3天后幼虫孵出。按蚊幼虫库蚊幼虫伊蚊幼虫幼虫初孵的幼虫长约1.5mm,幼虫共分四龄。经3次蜕皮,成为第四龄幼虫时,体长可较第一龄幼虫增长8倍。幼虫体分为头、胸、腹3部,各部着生毛或毛丛。蛹侧面观呈逗点状,胸背两侧有1对呼吸管。蚊蛹不食能动,常停息在水面,若遇到惊扰时即潜入水中。蛹的抵抗力强,在无水情况下,只要保持一定的湿润,仍能发育羽化为成蚊。夏季通常2~3天,羽化时间在黄昏和清晨,白天也能进行。成蚊羽化后不久,即行交配、吸血、产卵。自卵发育至成蚊所需时间取决于温度、食物及环境诸因素,在适宜条件下约需9~15天,一年可繁殖7~8代。按蚊伊蚊库蚊三属蚊生活史各期的主要鉴别三属蚊生活史各期的主要鉴别1.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成虫灰褐色,触须具4个白环,顶端2个宽,另2个窄;翅前缘具2个白斑,尖端白斑大,V5.2有一繸白斑;腹侧膜上有T形暗斑;后足1~4跗节具窄端白环;卵的船面宽,约占卵宽(包括浮器)1/3以上。中华按蚊分布全国(青海、西藏除外),是我国最常见的按蚊。幼虫孳生于阳光充足、水温较暖、面积较大的静水中,如稻田、藕塘、灌溉沟等处。成蚊偏嗜畜血,兼吸人血,多栖于牛房。是我国大部平原地区特别是水稻种植区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班氏丝虫病的次要媒介。2.嗜人按蚊(Anophelesanthropophagus)成蚊与中华按蚊相似,但触须较细,第4白环很窄或缺;翅前缘基部一致暗色,尖端白斑小,V5.2无翅繸白斑或偶有不明显;腹侧膜上无T形暗斑;后足同中华按蚊;卵的船面窄,约占卵宽的1/10。中华按蚊与嗜人按蚊形态鉴别雷氏按蚊基足无鳞片簇雷氏按蚊翅第5.2纵脉无隧白斑中华按蚊翅:有5.2翅隧白斑中华按蚊:中足基节有白色鳞片簇3.微小按蚊(Anophelesminimus)棕褐色小型蚊种。雌蚊触须有3个白环,末端两个白环等长并来一约等长的黑环;其它1个白环较窄,位于触须后半部;上述的黑、白环也可有变化。喙暗综色或在前段下面有一小淡黄斑,翅前缘具4个白斑;除纵脉6外,各纵脉(V)末端部都有繸白斑。各足跗节一致暗色。我国的微小按蚊分布于北纬33o以南的山地和丘陵地区。4.大劣按蚊(Anophelesdirus)中等大蚊种,体灰褐色。雌蚊触须有4个白环,顶端白环最宽。翅前缘脉有6个白斑,第六纵脉有6个黑斑。各足股节和胫节都有白斑,后足胫节和第一跗节关节处有一个明显的宽白环。大劣按蚊是热带丛林型按蚊,为我国海南山林和山麓地区疟疾重要媒介。5.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与6.致倦库蚊(Cx.p.quinquefasciatus)是库蚊属尖音库蚊复组(Culexpipienscomplex)的两个亚种。该复组的成蚊共同特征是:喙无白环;各足跗节无淡色环;腹部背面有基白带,但淡色库蚊基白带下缘平整,而致倦库蚊基白带的下缘呈弧状(半圆形)。在我国,淡色库蚊最南的分布是33o北纬,致倦库蚊最北的分布是北纬33o(秦岭以东)。这两个亚种均孳生于污染不很严重的水中,如污水坑、污水沟、清水粪坑、洼地积水等处,是我国班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7.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eniorhynchus)棕褐色小型蚊种。喙中段有一宽阔白环,触须尖端为白色;各足跗节基部有一细窄的白环;腹节背面基部均有中间稍向下突出的淡黄色的狭带。主要孳生于稻田、藕塘、沼泽等处,如同中华按蚊。在我国,除新疆、西藏未发现外,遍布全国各地。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重要传播媒介。8.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中小型黑色蚊种,有银白色斑纹。在中胸盾片上有一正中白色纵纹,自盾片前缘向后达盾片的2/3处。(埃及伊蚊:中胸盾片两侧具一对明显的白色宽磷组成镰刀状斑。)后跗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面2~6节有基白带。幼虫孳生于树洞、竹筒、石窝、旧轮胎及住宅附近积有雨水的缸、钵及假山盆景中。在我国,分布广泛北限是辽宁省。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的重要媒介,还能传播乙型脑炎。三、蚊的生态习性1、孳生习性:成蚊产卵的地点就是幼虫的孳生地,蚊虫孳生地的区分在调查和防制上有重要的意义。各种蚊虫对孳生环境有一定的选择,可分为5种类型:田塘型:包括稻田、沼泽、芦苇塘、各类池塘、草塘、人式湖等大型或较大积水场所,是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的主要孳生地。缓流型:包括清洁的小溪、灌溉沟渠、溪床、积水梯田、渗水坑岸边等,是微小按蚊的主要孳生地。1、孳生习性:丛林型:主要包括丛林浓荫下的山溪、蔽荫的山涧溪床、石穴、泉潭等小型清洁积水体,是大劣按蚊的主要孳生地。污水型:包括洼地积水、阴沟、下水道、污水坑、沙井、浅潭、清水粪缸、积肥坑、污水池,是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主要孳生地。容器型:包括积水的人工容器(如缸、罐、坛、桶、盆、碗、瓶、盒、废旧轮胎等)和植物容器(如树洞、竹筒、叶腋、椰子壳等可以积水的部分),是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的主要孳生地。2、群舞和交配:蚊羽化后1~2天便可交配,交配常在未吸血之前。交配是在群舞时进行的,群舞是几个乃至几百、数千个雄蚊成群地在草地上空、屋檐下或人畜上空飞舞的一种性行为。雌蚊飞入舞群即与雄蚊完成交配,然后离去。通常雌蚊一生只需交配一次。有的蚊虫不需群舞也可交配,如白蚊伊蚊和埃及伊蚊。3、吸血习性:雄蚊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雌蚊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卵巢才能发育、产卵,同时在吸血过程中获得病原体而成为传播媒介。温、湿度、光照等多种因素可影响蚊的吸血活动,气温在10°C以上时开始吸血,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蚊虫对宿主的选择性因蚊种而异。大劣按蚊、嗜人按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嗜人血;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等偏嗜家畜血。偏嗜人血的蚊可兼吸动物血,嗜吸动物血的也可兼吸入血。4、栖息习性掌握蚊的栖息习性是制定灭蚊措施的依据。蚊羽化后和吸血后均须寻找地方栖息,一般讲蚊喜欢在隐蔽、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栖息,如屋内多栖于蚊帐内、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处,室外多在草丛、洞穴、地窖、桥洞、石缝等处。4、栖息习性据吸血后栖息习性不同把蚊分为以下三种:家栖型:蚊吸饱血后仍停留室内,待胃血消化、卵巢成熟才飞离房舍,寻找产卵场所。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半家栖型:吸血后稍在室内停留,然后飞出室外栖息。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等吸血后有些在室内,有些到室外栖息。野栖型:自吸血至产卵完全在野外。如大劣按蚊。栖息习性关系到杀虫剂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处理的效果。季节消长:季节消长与温度、湿度和雨量等密切相关。我国大多数地区在6~9月是成蚊密度高峰季节。媒介蚊虫的季节消长与疾病流行的季节有关。寿命:蚊虫的寿命受温度、湿度和营养影响很大,通常在适宜温度、湿度下雌蚊可存活2-3周以上,越冬雌蚊可存活4-5月。雄蚊寿命较短,约生存1-2周。四、蚊子的危害骚扰、叮刺和吸血,被称为“吸血鬼”。台中县一名女童被蚊子咬一口,抓出蜂窝性组织炎,患部迅速化脓,伤口变成食指大小,医师说,再拖下去可能因败血引发致命休克。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疟疾、丝虫病和多种病毒性疾病。疟疾:全球形势:每年发病2-3亿,死亡2-3百万,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全世界每年患疟疾的病人高达3亿到5亿,死亡的人数高达150万到270万,其中5岁以下儿童达到100万。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疟疾在世界许多国家传播加剧,已成为世界第八大致命疾病,是非洲的头号杀手。国内形势:60-70年,年发病5-6千万,近年发病2万余例,主要流于云南、安徽、海南、河南、湖北等地区。省内形势:70年代初年发病约50万,目前仅数拾例,均为非洲、东南亚输入病例。丝虫病在我省的流行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我省各地均有丝虫病流行,班氏丝虫病主要流行于沿海平原地区的16个县市区,马来丝虫病主要流行于闽西北山区的24个县,在两种丝虫病流行区的中间地带则为班氏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流行范围达28个县市区。全省两种丝虫病的分布面积,以马来丝虫流行面积为大,约占总面积的70.39%,但我省人口偏聚于沿海平原,因而两种丝虫病威胁的人数几乎均等。全球登革热流行态势全球:东南亚、南太平洋群岛、美洲、非洲等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1978年广东佛山暴发流行,80年代以来广东、台湾每年暴发流行。1980年到1986年,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省曾发生过两次登革热大流行,发病人数超过57万,死亡367人。我省:1999年福州郊区暴发流行,发病1549例。2004(福州台江、闽候、连江)、2007、2008(莆田涵江)。输入性病例:福州、宁德、莆田、泉州、厦门、龙岩、南平等市。五、蚊类密度监测成蚊密度调查:人工小时法:用捕蚊管或电动捕蚊器,选有代表性居民住所,于晨间1人在每所居室中捕蚊15分钟并计数,密度为只/人工小时。帐内捕蚊法:晨间选居民住所,捕捉50-100顶夜晚有人睡觉的蚊帐的全部蚊子,密度为只/顶。灯光诱捕法: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在一定场所安置诱蚊灯收集蚊虫,密度为只/小时或夜。幼虫密度调查:1.布雷图指数(BI):调查居民户中室内外(50户以上),以现有蚊幼虫的阳性积水容器,平均100户的阳性积水容器数。BI=含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户数×1002.房屋指数(HI):调查居民户(50户以上),发现其中有蚊幼虫或蛹的阳性积水容器,平均100间房屋有阳性积水容器的房屋数。公式如下:HI=幼虫或蛹阳性房屋数/检查户数×1003.容器指数(CI):调查容器中发现阳性积水数的百分比。CI=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容器数×100%4.选择大型水体,用幼虫勺定期在孳生地边缘或有水草的缓流处捞10-20勺,密度只/勺。六、蚊类防制(一)环境防制方法(二)物理防制方法(三)化学防治方法(一)环境防制方法:环境治理放在首位,是治本的办法。整治内外环境,控制和消除孳生条件,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措施方法应符合安全、有效、简便和经济的原则。蚊虫的卵、幼虫、蛹都生活在水中,他们的发育,成长离不开水的存在,管好积水是防制蚊虫的基本措施。1.小型积水:①翻缸倒罐:及时倒干露天的缸、罐、瓮、瓶、废轮胎等容器,彻底消除各类容器积水。②堵塞树洞,填平石穴和洼坑,彻底消除各类地面积水。2.污水:填平不需要的污水坑、洼地,疏通污水沟渠、阴沟、下水道。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管理,及时清除坑水。3.大型水体:整治疏通市区大小河道、沟渠等大型动水。水塘、人工湖等大型静水要铲除岸边杂草,养鱼灭蚊幼。废弃水体要填埋、整平。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