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教师的工作职责及在校防控注意事项教务处(第1版)一、疫情防控期间教师的工作职责1、以身作责,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带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2、上好开学第一课,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按要求播放《开学第一课》视频,宣讲疫情防控基础知识。3、严格遵守上、下课管理要求1)实施课前清查、询问,关注每一位学生,并填写《班级教学日志》。2)师生上课必须佩戴口罩,增设课前3分钟课堂纪律教育。3)减少师生教学互动,保持适当距离,不进行小组合作。4)保持教室通风,随时观察学生状态,发现不适学生,及时上报。5)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恰当安排教学时间,不搞疲劳战。6)上课教师在教室不得随意走动,批改作业后洗手消毒。7)暂停室外集体活动内容。8)对于暂不能返校的学生继续开通网络课程学习。9)课间休息时间,任课教师应提醒学生尽量少在楼层里跑动,禁止串班,要佩戴口罩,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4、守好教师抗“疫”主阵地坚守教书育人主阵地,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抗“疫”大局认识,保持教育政治定力,提高历史站位意识,增强辨析社会洞察力。引导学生正视这场人类灾难,了解灾难面前人与自然的严峻课题、党和政府的中流砥柱、应对危机的治理体系、民族脊梁的勇敢担当、医护人员的坚定付出、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5、立德树人,做学生人格成长的模范强化师德修养,率先垂范。严格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二、教师在校防控教学工作注意事项1、强化在校安全防护(1)带口罩,勤洗手:教师上课或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办公人员须保持适度距离(提倡保持1米以上距离),在密闭空间、公共场所及近距离接触过程中,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外出回来、接触公共物品(体育器材、学校电脑、扶手等)后、接触污染物之后、感觉手脏时等都应洗手。(2)勤通风,少聚集: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办公室、卫生间等活动区域,加强通风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至少早、中、晚通风三次,每次至少30分钟。在学校就餐时尽量保持一定距离,进餐前方可摘掉口罩,洗手后进餐。避免扎堆就餐和面对面就餐,减少交谈。2.实施晨午检制度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两次检测体温,并做好登记,体温(腋温)超过37.3C的发热者,应及时送医诊疗。3、防疫与教学工作两不误安全事务无小事,讲究卫生不疏忽;过程管理不放松,关心学生求精细;素质教育有情怀,防疫教学讲实效;心理辅导显关爱,责任担当高姿态。4.强化对学生因事、因病缺课者管理对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由家长(或本人)向班级辅导员(班主任)请假,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应将情况记录在班级管理档案上,并及时了解学生缺课原因,对因病学生应重点了解其患病情况和病因,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信息,协助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其病情和转归进行追踪。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的疫情报告人。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了解学生患病的情况,对追踪情况进行排查,并将情况记录在晨午检记录表上。班级辅导员(班主任)或班长应将学生缺课原因告知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与班主任(或辅导员)核实并记录在授课教案首页课堂考勤栏中。5、强化教学过程管理(1)遵守安全防疫与教学实效并重、知识技能与素质提升并重、自我保护与关爱他人并重的纪律要求。(2)制定线上线下课程衔接方案。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老师们做了大量的教学调整,回归线下课堂,必须更新授课计划。线上学习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差异化明显,各门课程需要统筹考虑,制定衔接方案。(3)挖掘疫情中的教育资源。弘扬疫情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对“责任担当、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等人生课题的理解。三、教室、实验实训室管理1、开学前做好通风换气,预防性消毒,定期打扫卫生。做好实验实训室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开学后(1)通风换气,每天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上课期间任课教师要提醒并督促学生将窗户要全部打开。(2)物表消毒:实验室管理员、教室卫生管理员每天对实验实训设备、课桌椅、教辅设备、门把手等消毒。先用消毒液擦试消毒,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试。(3)地表消毒:每天湿式打扫,并进行日常消毒。(4)清洁卫生:教室、实验实训室内外每天清扫并登记。四、错峰时间安排表1、错峰返校时间安排2017级:5月18日返校2018级:5月23日返校2019级:5月24日返校2、错峰上课、错峰就餐时间安排上课班级通风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中午12:30—14:00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在教室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班级7:30起8:10-8:559:05-9:5010:10-10:5511:05-11:50消毒、通风、测温14:40-15:2515:35-16:2016:30-17:1517:25-18:10在实验实训以实践教学为主的班级7:30起8:30-9:15课间不休息11:30下课消毒、通风、测温15:00-15:45课间不休息17:40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