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实验原理:二氧化碳吸收红外辐射,阻止热量反射回环境中,形成温室效应,引起体系温度升高。实验目的: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了解二氧化碳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实验仪器:两个锥形瓶、两个单孔塞、两支温度计、两张黑色硬纸板、功率100W灯泡实验试剂: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步骤:1、取两只250mL的锥形瓶,一只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另一只内是空气,用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2、将两只锥形瓶并排放在实验桌上,底部各垫一张黑色硬纸板。3、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100W的灯泡均匀地照射,观察并记录两根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实验现象:充入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的温度计读数变化较快。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温度气体,能引起体系温度较为快速和明显的变化。实验改进:实验仪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两根相同直径的玻璃管,两个橡皮塞。实验药品:红墨水,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步骤:①拿两个塑料瓶,一个充满CO2,另一个充满空气②将红墨水装到玻璃管里(一小段水柱----玻璃管越细,实验现象越明显),将其安放入两个瓶子里(注意保持气密性)③将两塑料瓶放在太阳下,下面垫两张同样大小的黑纸,放置四个小时,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现象: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柱会上升,且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的红墨水上升的距离比空气的多实验结论:证明了CO2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以后温度升高得比一般空气多,CO2是温室气体测定水体的pH实验原理:自然界中的水由于溶解各种物质,往往显出一定的酸碱性。可以使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性。实验目的:1、掌握pH试纸测定pH的正确方法。2、了解自然界水质检测的一般过程3、了解水体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表面皿实验试剂:不同水体水样3份、广范pH试纸、精密pH试纸实验过程:1、对三份不同水体水样进行编号。1号-七一水库、2号-江滨公园污水段、3号-林辋溪2、用胶头滴管从1号瓶中吸取待测样品滴于放在表面皿中的广范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与比色卡对比读出其pH。同法测定其余两份试样pH。3、选择与所测得的pH最相近的精密pH试纸,再次测定三份试样pH,记录具体数值。4、依据水样的pH,判断它们是否适合水生生物生长。实验现象:三份不同水体的pH分别为6.75.36.4实验结论:自然界中的水由于溶解各种物质,往往显出一定的酸碱性。污染较为严重的水体显出较强的酸性或碱性,都是不利于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的。甚至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从实验结果来看,七一水库水体较为正常。江滨公园污水段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不适合水生生物的存活。而林辋溪早期的污染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取水样水段的水质已经有明显的改善。废弃塑料的裂解实验原理:塑料是由不饱和烃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裂解,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化合物。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塑料的裂解。了解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方法。实验仪器:圆底烧瓶、集气瓶、试管、酒精灯、单孔塞、双孔塞、铁架台、石棉网、导管实验试剂:废弃塑料(透明三角板、牙刷柄等)、碎玻璃渣、Al2O3、无水AlCl3、酸性高锰酸钾、溴水实验过程:1、取废弃聚苯乙烯塑料制品碎片20~30g,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10g碎玻璃渣和适量Al2O3或无水AlCl3作催化剂。2、按P24图1-30安装好实验装置。B瓶收集液态产物,试管C中盛放稀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加热烧瓶,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集气瓶B中收集到无色油状液体,试管C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为无色。实验结论:塑料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裂解,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加碘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碘在加碘盐中以IO3-的形式存在,已知IO3-在酸性条件下能和I-发生如下反应:IO3-+5I-+6H+=3I2+3H2OI2+2S2O32-=2I-+S4O62-实验目的:1、通过化学实验,检测加碘盐中的碘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2、通过实验了解碘含量的测定方法。3、通过实验掌握滴定的正确操作方法。实验仪器:天平、烧杯、50mL量筒、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胶头滴管、玻璃棒实验试剂:加碘盐、1mol/LKI溶液、0.1mol/L盐酸、淀粉溶液、0.001mol/LNa2S2O3溶液实验过程:1、称取10g加碘盐,加水溶解于干净烧杯中配制50mL食盐水。2、将50mL食盐水加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滴加1mol/LKI溶液约1mL,再滴加几滴稀盐酸及少量淀粉溶液,观察现象。3、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0.001mol/LNa2S2O3溶液,调整液面,记下液面读数。4、向锥形瓶中滴加Na2S2O3溶液,边滴加边振荡锥形瓶,待锥形瓶中蓝色正好全部褪去时停止滴定,半分钟后不恢复原来的蓝色,记录滴定管内液面的读数。5、重复以上实验三次。根据实验,计算该加碘盐中碘的含量。实验现象:滴加稀盐酸后,溶液从无色变为浅棕褐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显蓝色。再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褪为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来的蓝色。三次实验的读数分别为19.84mL、19.86mL、19.82mL实验结论:国家从1994年起推出全民食用加碘盐工程,规定每千克加碘盐中含碘量为20~50mg。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可得该加碘盐中碘含量约为42mg/kg,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加碘盐含碘量的,是合格产品。淀粉的水解实验原理:多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以和新制的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为主要成分的菲林试剂发生反应。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此类反应的颜色变化显著,可用来检验有机物中是否含有醛基。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糖类的水解反应。2、通过实验掌握有机物中醛基的检验方法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胶头滴管实验试剂:淀粉、20%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过程:1、向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约0.5g淀粉,再加入5mL20%硫酸溶液,将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5min,然后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2、另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先加入2mL0.1moL/L的NaOH,在滴入几滴0.1moL/L的CuSO4溶液,配制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3、将步骤2所得的悬浊液加到步骤1的试管中,加热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加热煮沸后可以看到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实验结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含有醛基的葡萄糖。与菲林试剂反应生成红色Cu2O沉淀。用纸层析法分析色素实验原理:食品中的着色剂往往是几种色素的混合物。用纸层析法可以将它们分离。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载体,利用不同物质的被吸附能力不同,使用某种有机溶剂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一种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着色剂是多种色素的混合物,了解食品着色的方法。2、通过实验了解纸层析法分离混合物的操作过程。3、初步学会运用纸层析法进行简单的色素分离实验仪器:大试管、滤纸、铅笔、毛细管、回形针、小刀、橡胶塞实验试剂:苹果味碳酸饮料、甘油实验过程:1、向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mL水和1mL甘油,振荡,使之混合均匀、2、剪一条约2cm宽的长条滤纸,用铅笔在距滤纸一端约1cm处画一道线。用毛细管在线的正中点一滴苹果味碳酸饮料,晾干后再点,重复三次。要求留下斑点的直径保持在0.5cm以内。用回形针夹住滤纸另一端。3、用小刀在橡胶塞底部切开一条缝,将夹有滤纸的回形针插入缝中固定。4、将橡胶塞塞入试管口,使滤纸底部恰好浸入溶剂中。注意不要使斑点处接触溶剂,且纸边不要贴在试管壁上。塞上塞子,以防溶剂挥发。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饮料中的色素随着溶剂的扩展逐渐分开,形成两条不同的色带。实验结论:苹果味碳酸饮料中含有柠檬黄和亮蓝,它们都是结构复杂的有机物,以甘油作溶剂,用纸层析法可以分离它们。金属铝的性质探究实验原理: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共同性质处,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能与酸、碱溶液发生反应。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铝的重要化学性质。2、了解氧化铝保护膜的作用。实验仪器:烧杯、试管、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实验试剂:铝片、0.5moL/LCuSO4溶液、2moL/LCH3COOH溶液、2moL/LNaOH溶液、浓硝酸实验过程:1、用坩埚钳夹持一块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轻轻晃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向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mL0.5moL/LCuSO4溶液,把一小块铝片浸入溶液,1~2min后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3、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2moL/LCH3COOH溶液。将一块铝片浸入CH3COOH溶液几分钟,观察并记录铝片表面的现象。4、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2moL/LNaOH溶液。将一块铝片入入NaOH溶液里,片刻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入CuSO4溶液里。1~2min后,将铝片取出。观察并记录铝片表面发生变化。5、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浓硝酸。将一块铝片放入浓硝酸里,片刻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入CuSO4溶液里。1~2min后,将铝片取出。观察并记录铝片表面发生变化。实验现象:1、可以看到薄铝片受热后软化,内部熔化成流动性的液体。2、铝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3、开始时铝片表面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开始有气泡生成,且速度越来越快。4、在NaOH溶液中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但很快有气泡生成。取出洗净后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5、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取出洗净后放入CuSO4溶液中表面也无明显变化。实验结论:铝是一种活泼金属,表面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使铝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铝、氧化铝都能与酸碱溶液反应。铝常温下遇浓硝酸会钝化。塑料制品的修补与黏结实验原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树脂是线型高分子,由它们制成的塑料是热塑性塑料,加热时可以软化、熔化,冷却后又变成固体。酚醛树脂是体型高分子,制成的塑料是热固性的,受热不软化。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区别2、通过实验探究塑料黏结的最佳温度和操作方法。3、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方法。实验仪器:酒精灯、剪刀、小刀片、镊子、注射器实验试剂:聚乙烯塑料薄膜、旧塑料凉鞋、有机玻璃、氯仿实验过程:1、取一些聚乙烯塑料薄膜,卷成细长条后,用热黏结法把它们黏结起来。2、用剪刀剪取两片旧塑料凉鞋上的碎片,用在酒精灯上烧红的小刀片将它们黏结在一起。3、取几小片有机玻璃,用注射器吸取氯仿作黏结剂,制作有机玻璃小饰品。实验现象:1、聚乙烯薄膜在火上灼烧后卷曲软化成油状液滴,可着火,但不冒烟,滴落后很快固化。软化后的两团聚乙烯塑料可以黏结在一起。2、烧红的小刀片接触到凉鞋碎片后有大量黑烟冒出,抽出小刀片时有拉丝现象。冷却后两个碎片被黏结在一起。3、将两片涂上氯仿的有机玻璃按合在一起,晾干后黏结在一起。实验结论:热塑性塑料制品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黏结,在塑料刚刚软化还没有熔化成油状液体前具有较好的黏结性。塑料也可以回收后重新软化加工。有些热塑性塑料可以溶解于某些有机溶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