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说明文阅读第2讲文本理解类[2019·河北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7分)何尊①这是一件青铜尊。它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的最高展台。②三千年前的日落,在大地上映射出两个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铸造了一件记载荣光跨越十几个朝代不朽的青铜器。他们的父辈曾经并肩浴血奋战,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③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另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虽然王朝新的领袖姬诵才十几岁,但已经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学先驱)辅佐下开始励精图治,并依照父王姬发临终的遗愿,为保江山永固,在距离当时王城三百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些事迹使得同是年轻人的何热血沸腾,父亲的业绩得到一国之君的认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为此,他也要做一件热血的事情。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④考古学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千年的谜底。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的洛阳一带。⑤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⑥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⑦三千年过去了,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土掩埋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虽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⑧“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作:中国。1.[2019·11/考点五]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记载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选文第③段讲述了贵族何铸造何尊的事情。在本段结尾句交代了尊底铭文记载的内容,这也正是他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只需在原文语句上稍加改动即是答案。2.[2019·13/考点五]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3分)【答案】何尊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尊底的铭文中有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也展现了祖先的丰功伟绩。【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能称之为“国宝”,必然是因为何尊具有极高的价值,所以要从文中寻找能体现其独特价值的语句:第①段介绍它独特的造型及纹饰;第④段其铭文里有“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第⑦段提及“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综上可归纳出答案。3.[全品原创/考点六]选文②③段写“两个年轻人”的事,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写“两个年轻人”的事是为了交代何尊的来历,使文章内涵更丰富。【解析】题考查分析文段的作用。题干已经交代了第②③段所写的主要内容,其作用要结合所叙事件来分析。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何尊这一国宝的前世故事,其作用就是为了交代何尊的来历,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内涵。4.[全品原创/考点七]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三千年前,周成王姬诵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同宗贵族何铸造了何尊。B.何尊的铭文里有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C.何尊是1963年在陕西出土的一件国宝,其尊底有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D.何尊里的“中国”是指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答案】D【解析】由第④段中“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一句可知,D选项表述错误。5.[全品原创/考点八]假如你是一位博物馆讲解员,要向参观的游客介绍“何尊”,请结合文中相关知识写一则简短的讲解词。(不超过70字)(3分)【答案】示例:何尊于1963年在陕西出土,因由周室贵族何铸造而得名。它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尊底的铭文里有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扣住要点,语言通顺流畅即可。讲解词的目的是使观众借助简明的介绍,对实物获得深刻认识。因此,首先要把文中的要点提取出来,如:出土时间、地点、名字由来、造型、价值等,然后组织成一段通顺的话即可。【本讲未涉及的真题】6.[2019·12/考点四]何尊铭文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案】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答“地理中心、政治中心”也可)【解析】考查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铭文中“中国”的含义出现在文章第④段末尾——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的洛阳一带”。考点五内容理解与概括【教材典例】1.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八下《大雁归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分析】本句是抒情句,意思是说3月大雁的归来,是完成其自身生命历程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雁的生命历程,是自然的,不像人类那样为文明所规训,因此是“带着野性的”;在这种自然的过程中又可以发掘出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又是充满诗意的。技法精讲2.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分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表现出的反应。角度1理解文意【考查形式】1.[2018·13题]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2.[2016·12题]“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这说明了什么?3.[2012·16题]根据文段内容,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方法指导】1.提取要点即直接找文段的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简洁鲜明的文章。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3.分层归纳通过分值明确答题的若干要点,然后借助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进行概括整合。角度2提取与概括内容(原因/目的/条件等)【考查形式】1.[2019·11题]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是什么?2.[2019·13题]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3.[2017·12题]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条件有哪些?4.[2016·13题]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方法指导】1.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确定答题范围。2.围绕题干指向,筛选有用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具体可用如下方法:(1)摘抄缩写法。对有关内容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2)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意合并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3)提取中心法。在文章或段落的首尾,提取中心句。3.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加工整合。【考点专练】本考点练习,详见“满分训练(十二)”《紫禁城里说“透风”:没有不透风的墙》T2/3、《千年敦煌“活”起来》T1/2、《古琴音韵》T1、《自动驾驶塑造未来》T2、《5G会改变什么》T1、《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T3、《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T1/2、《防晒,要注意环境友好》T3。考点六分析句段作用【教材典例】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八上《苏州园林》]【分析】本题考查段首概括句的作用。说明文作者总是希望读者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内容,因此说明文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本文从第4段到第9段,段首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起到了提示层次和角度的作用,从游览者无法不关注的主要景物(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到游览者比较容易关注的园林建筑,再到游览者不容易关注的园林细节,段首句都做了相应概括,条理清晰,层次井然。【考查形式】1.[2012·15题]选文第①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2.[2010·18题]选文第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方法指导】题型一段落作用1.从内容上考虑概括段意+指出手法(设问、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了什么。2.从结构上考虑(1)开头段:①引出(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②总领全文,引起下文;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中间段:承上启下。(3)结尾段:①总结全文,突出中心;②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题型二句子作用1.说明方法若有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详见本专题考点三)2.修辞方法分析句子作用时,还要注意其是否使用了修辞方法,再回答作用。3.过渡句这类句子一般处在中间段的段首,对上文内容作了简单概括,并指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答题格式】在内容上,本段运用……说明方法,写了(说明了)……内容(简要段意),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全文,突出中心。【考点专练】本考点练习,详见“满分训练(十二)”《中国古代灯文化》T2、《饿了,吃个“塑料袋”吧》T1、《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T1、《熊熊烈火中的盾牌——消防服》T3、《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吗》T1。考点七文意转述(选择题/判断题)【考查形式】1.[2018·12题]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2012·18题]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方法指导】1.找出原句结合选项浏览全文,勾画出选项原句或表达意思相似的语句。2.认真比对比较选项与原文语句的区别,看看意思表达是否有偏差,或者内涵与外延是否一致。3.筛选判断如果有某个选项文意把握不准,可以先判断其他选项,最后用排除法得出答案。【知识补充】常见设错类型1.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其要注意代词的指代。2.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个别代替一般,以特殊代替普遍。需重点关注的词语:(1)表数量的“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2)表范围的“凡、全都、所有、部分”等;(3)表程度的“特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的“总是、有时、偶尔”等。3.混淆状态(1)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2)必然与或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4.顺序错乱包括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例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等。5.因果不当包括:(1)颠倒因果;(2)强加因果。6.无中生有有些选项提到的信息,原文根本没有涉及。7.正话反说即肯定与否定颠倒,应重点关注“无、没有”等否定词,尤其是多重否定。【考点专练】本考点练习,详见“满分训练(十二)”《紫禁城里说“透风”:没有不透风的墙》T1、《自动驾驶塑造未来》T1、《5G会改变什么》T3、《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吗》T3。考点八拓展延伸【考查形式】1.[2017·14题]“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是转基因水果?请根据选文说明理由。2.[2013·17题]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3.[2013·18题]依照下面示例,从“尘、吠、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方法指导】题型一运用选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审清题干解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干,判断所创设的情境(生活事例)需用到文中哪些知识,找准答题方向。2.确定范围找出文中与题干相关的内容,作为答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