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2021-2022学年沈阳市苏家屯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遗址、遗迹为中华民族镌刻下了最初的文明记忆。它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更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下列遗址出现在长江流域的是()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红山遗址D.北京人遗址2.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其建立时间相当于()A.公元前19世纪B.公元20世纪C.公元前21世纪D.公元21世纪4.有学者曾说:“商代的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能说明这句话的是()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如图两位思想家是哪家学说的代表人物()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6.《中国政治制度论纲》中说:“从武王开始,经过周公到成王的时候,先后封邦建国共71个……周王的子弟、姻亲属、功臣勋将成为大大小小的诸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A.禅让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7.如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第2页,共14页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8.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的是()A.设置基层社会组织B.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C.开拓经营边疆地区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9.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A.严刑苛法B.统一文字C.设立郡县D.开凿灵渠10.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A.退避三舍B.围魏救赵C.破釜沉舟D.四面楚歌11.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A.树立皇帝权威B.重视选拔人才C.削弱贵族势力D.推儒家思想12.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3.“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C.促使张骞出使西域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14.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很受中学生的喜爱,其中有句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其中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第3页,共14页15.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统治者分别采取措施治理国家。从表格归纳的内容可以得出,三国集中精力发展的是()国家治理措施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蜀国发展纺织业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A.军事B.政治C.经济D.文化16.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用汉姓B.穿汉服C.说汉话D.与汉族通婚17.《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B.自然条件优越C.劳动力充足D.技术先进18.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书法艺术成熟B.北方民族交融C.江南经济开发D.南北政权对峙19.如图是载有汉代史官形象的画像石.司马迁是汉代的一位史官,他在历史撰述上表现出了不畏强御,追求历史真实的可贵精神.由他编著的史学著作是()A.《三国志》B.《史记》C.《后汉书》D.《春秋》20.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下面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东汉宅院画像砖第4页,共14页b.南朝牛车画像砖c.秦兵马俑A.abcB.bacC.cabD.bc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篇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材料二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材料三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但也推动了社会向前进步。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楚军。公元前354年,齐军在桂陵之战击败魏军。公元前341年,齐军又在马陵之战重创魏军。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材料四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经过精心设计,利用地势和河道,在岷江上建造了大型的水利工程。工程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构成。渠首工程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能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1)根据材料一,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写出西周时期的贵族等级。(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3)根据材料三,写出战国时期的两次战役。(4)根据材料四,写出李冰修筑的水利工程名称。它起到了哪些作用?第5页,共14页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一年)之后,道不拾,民不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二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材料三秦朝在全国设立36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材料四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在辽阔的疆域里,生活着各族人民。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1)结合材料一回答,“商君治秦”指的是哪一重大改革?“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皇帝在国家处于怎样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回答,秦朝郡县制产生了哪些影响?(4)结合材料四,绘制简易秦朝疆域示意图。2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汉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从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在这期间,农民来自农业税的负担没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西汉前期七十余年农民负担一直很轻是历史上公认的,由此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局面。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第6页,共14页材料三汉初,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操纵造币之权,威胁中央。郡国诸侯王操持铸币权,势力膨胀,成为吴楚七国之乱的经济基础。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成立专门铸币机构,铸造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材料四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初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盛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年出现了什么问题?(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4)根据材料四回答,“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第7页,共14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被发现的,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答案】A【解析】据题干“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可知,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故选:A。本题考查河姆渡人,知道河姆渡人已经从事农业生产。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C【解析】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的公式。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铸造业发展于夏朝,鼎盛于商周时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选项①②符合题意;而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并使用牛耕技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在西汉,第8页,共14页选项③④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以“商代的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商朝的工艺和文化相关知识。本题掌握商朝的工艺和文化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事件发生时间的掌握。5.【答案】B【解析】如图两位思想家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选:B。本题考查孔子、孟子,知道如图两位思想家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本题考查孔子、孟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答案】B【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故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分封制。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7.【答案】B【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秦、燕、赵、魏、韩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故地图能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增强。故选:B。本题考查春秋到秦朝诸侯国数量的变化,知道春秋到秦朝诸侯国数量的变化逐渐减少,直到秦统一全国。本题考查春秋到秦朝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第9页,共14页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涉及政治制度;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