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市场调研报告【导读】这篇文档“口红市场调研报告”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关于中国人口红利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中国人口红利的调研报告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因为这个直接间接的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的实力与知名度。长时间廉价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国富局面的形成,也吸引了众多外资,成了“世界工厂”。这种看似稳定的局面,会持续多长时间,中国的劳动力会源源不断吗?在中国讨论最热的话题是富士康的“十二跳”事件和其后的大幅加薪。富士康崛起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代工之王”,得力于全球化和外包的国际大潮流,他利用中国的廉价土地和劳工,在成本控制上力压对手,从而。但是从2000年开始,内地的工资却不断上升,开始打击这种薄利多销的“世界工厂”模式。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商,压缩成本的效果无人能及,连它都屈服于工资上涨的大趋势,其他在华工厂则更不敢想象了。富士康不是个别事件,民工荒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并日趋严峻,现在民工荒不再局限于沿海城市,开始向中西部推移。原因已不只是季节性(如民工春节回家)或外来因素影响,而是中国社会的结构性问题。这个“结构性”的问题,指的是中国渐渐失去人口红利。有人说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接近尾声,年轻力壮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要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只能增加工资。何谓“人口红利”?一个国家如果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也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人,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很多奇迹,而中国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可以说功不可没。据数据显示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再看从1978年到1998年20年间,物质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8%;劳动力(不含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在24%;教育程度提高形成的人力资本,贡献率为24%;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率在21%。劳动力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劳动力数量增长让社会总产出更丰富;其次,劳动力从低端行业转移到更高端行业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再次,有关改善劳动力的一系列投资,包括让劳动者再教育,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的需求;最后,劳动力和资本组合的优化,让劳动力升级可持续。前两点纯粹是“人口红利”本身在发生作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就可以给以证明。后两点则有所不同,最近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也都在重复类似的故事。各国政府都注意到教育和投资对提高劳动者技能的作用,会让经济步入更健康的发展轨道。我国人口红利目前的状况是2009年达到最高获利点,2010年到2017年仍是人口红利的获利期,尚有较多的“人口红利”可以分享,大约再过10年人口红利将进入关闭期。2009年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达到72.35%峰值,此后转而下降,2030年以后可下降到67.42%。但是整个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仍会增加,预计到2017年峰值时达到10.01亿人。其后呈下降趋势,2030年可减至9.89亿,2050年可减至8.62亿,相当于本世纪初的水平。而且我国的劳动人口平均增长率并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很高,今后一段时间内,甚至不如发展中国家的1.1%的平均增长率,仅仅是0.4%。同时,在人口结构中,儿童比例将会一直下降,而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会一直升高。届时,我国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而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资本积累现状将不复存在。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接近倒金字塔形,中国会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而且会越来越明显。日本是亚洲最早实现人口转变和经济腾飞的国家,“人口红利”也出现得最早,大约开始于1930—1935年,结束于1990—1995年,持续了60年左右的时间。其他亚洲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差不多晚于日本30年后出现“人口红利”,目前这些国家正处在“红利”期。以这为依据,可以判断中国人口红利窗口期可以保持40年,也就是说,窗口期约在10年后关闭。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稀缺,在“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中”这个点被称之为“刘易斯转折点”。事实上,“十一五”期间,我们已经出现这个转折点。从总量看,2004年至2009年,是我国非农产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平衡期,以后将持续下降。所以近年愈演愈烈的“民工荒”也将不再是周期性的、政策性的“荒”,而是趋势性的、总量的,从劳动力市场变化也已经可以看出这一趋势。2002年起,我国的真实失业率是在下降的,而劳动参与率则从2004年起开始上升。人口红利消失肯定会给我国的经济在一成程度上造成冲击,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三方面:其一,廉价劳动力减少甚至消失,会使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那么出口将受到很大影响;其二,中青年的减少,会使我国的高储蓄率降低,资本积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其三,社会上的老年人会骤然增多,年轻人的负担加重,对于国家的保障体系也是巨大的挑战。其实,事情都是有好坏两方面的,人口红利的消失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实现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首先,人口红利的消失有利于充分就业时代的实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可能仍要为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想方设法而不是因为招不到人发愁。实际上,现在中国农村人口还有5到6亿,需要转移的劳动力至少还有2亿。老龄化的到来将会加速这个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我们一直再讲产业结构调整,从人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人口红利的消失可以看作是这一转变的动力。其次,人口红利的消失有利于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储蓄率将会大幅降低,正好借这个时机大力发展扩大内需工程,因为老年人是社会的第二大消费群体,消费的潜力是巨大的,再结合我国的农村市场,消费会被拉动上来,很可能替代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将提振消费的引擎功能,这是改革的好时机。最后,老龄化的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把建立一个合理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前搬上日程。从现收现付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为了支撑这个过渡,需要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新的保障体系,提高当前保障基金的缴费水平。有关研究表明,养老保障的转变将使社会养老负担率下降大约19个百分点。这无疑为政策变迁提供了激励。因而,人口红利的消失需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打量。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清楚,事情并不会自动地向好的那方面发展,而需要我们切实为之做出有效的努力。我国的人口红利现在还处于充足的阶段,而且我们预测了消失到来的时间,这中间的时间差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做好准备工作。怎样使经济、社会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过程中平稳的过渡。很明显主要就是充分发掘利用现有的劳动力,使他们持续的时间尽可能的长,再就是进行人口结构调整,后续的劳动力供给不断层,最后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先来看第一个方面。如果把劳动力市场分为高级专业劳动力市场、熟练技术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三类,那么前两类在中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第三类则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这与中国教育发展水平,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低有很大关系。据社科院有关专家估计,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占80%左右,农村的这一比重更高达90%以上。劳动力素质低,限制了就业机会的获得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由于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没有得到有效教育与培训,导致中国隐藏的庞大人口红利无法得以“套现”。这势必带来“国未富,民先老”在未来二十年的出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承担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所以现在国家在对初等、高等教育大规模投资的时候,应该同时抓起来高职教育这一块,尤其是针对原来受教育很少的中青年的高职教育,经过培训,能够与企业的需求吻合,同时发掘潜在的人口红利,也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这一块现在主要是农民工的培训,虽然开展了很多,但还不成规模,中间的操作过程存在严重的不规范,以至于国家投资很多钱,效果不明显,农民工也没受益。当然,在这个投资的过程中,还有助于带动教育、培训的发展。我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一家只要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主要原因,计划生育政策需要改革。这一政策,确实降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也使我国的人口结构失衡。出生率很低,从整个人口结构看,再过几年会成倒金字塔型,劳动力供给就不足了。改革内容主要针对,是否放开要二孩的政策,有人担心放开会导致人口猛然增长,这种担心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考虑现在人生活的压力、对生活的规划以及个人发展的要求还有个人素质的提高等等因素,一个家庭两个孩子是绝大多数人的期望。而且有些农村地区,头胎女孩,可以再生二胎,从那个地方的家庭规模看,四口之家居多,人们不会要4个5个的孩子,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妇女的劳动参与率现在已经非常高,生孩子已经不是他们的工作,挣钱养孩子是主要任务。所以可以在某些地区先放开这个政策,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遍及全国。像上海、南京这样提前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虽然人口很多,但是出生率很低,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应该是一些有能力养活更多孩子的家庭有权利要更多孩子,既满足自身需要,又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现在超生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多,是否也是对这个政策开放的一种呼声呢?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因为他们人口与我们相比,比较少,而产业结构更优化,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别人的劳动力少的发展经验,再立足我国实际的情况,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革,朝着技术、资本密集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没有能力一步到位,但是人口红利消失之前的这个缓冲期我们好好利用,为以后的发展把握好方向,打好基础。内蒙古奶牛养殖场调研报告【第二篇】内蒙古奶牛养殖场实地调研报告“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对我国奶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事件已过去了8个多月,但是消费市场仍然未恢复至事件前的水平。消费市场的低迷,给乳品企业的销售带来了压力,进而影响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倒奶、杀牛现象。在奶业受到“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冲击的同时,业内人士也清醒地看到了中国奶业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呈现的好的迹象,其中之一是规模化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准确掌握我国规模养殖场的情况,中国乳业杂志社派出调研组对内蒙古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从调研结果看,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奶业状况良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收奶价格处于较高水平,且价格比较稳定;大部分的养殖场场长和奶农对前景乐观,有信心坚持饲养。在调研中也发现,规模化养殖场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资金短缺,无话语权等问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职能。具体调研结果如下。一、调研人员、时间、方式及行程(一)调研人员聂迎利、杨俐、林见复(二)调研时间2009年5月11~20日(三)方式采取深入牛场进行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个地区的22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进行了调研,牧场规模为148~1600头。(四)行程5月11日:乘机抵达呼和浩特。5月12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永大牧场、土右旗少尔沁乡伊利第七牧场、赛罕区家和兴奶牛养殖场5月13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龙凤绿金牧场、土默特左旗兵州亥伊利第六牧场园区、奶联社第一示范牧场5月14日:呼和浩特市河林县舍必崖乡蒙德隆奶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蒙荷二场、呼和浩特市场玉泉区小黑河乡新胜村昭君牧场5月15日: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台阁牧镇讨儿号村与芳牧场、荣康牧场5月16日:包头市九原区开元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石拐区兴盛办事处后蒙子村济民养殖场、包头市奶业公司黄河乳牛场5月17日:包头市达茂旗永胜奶牛养殖场、圣达奶牛场、漠南奶业专业合作社5月18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清泉牧场、马海军牧场、盘古集团养殖基地5月19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昊邦乳业有
本文标题:口红市场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67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