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厌学现象浅析近年来,农村老师会时常苦恼:现在,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行了资源整合,硬件建设投资到位,校舍一流,配备现代化,改善了教育教学手段,还对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并发放蛋奶。农村教育变化如此之大,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条件这么优越,应该说教育前景是美好的,可现在的老师感觉书越来越不好教了,孩子是越来越不爱学习了,老师越来越不好当了。作为一名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的老师,这一点我也深有感受,孩子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行为中有所表现,这就是厌学现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开始就不爱学习的孩子是根本没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许多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厌倦学习呢?一、学生厌学根源探寻我们对不同程度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自身因素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的小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差,缺少学习动机,对上学不感兴趣,没有求知欲望,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不能集中,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2、学生家庭因素(1)相当一部分家长违反教育规律,不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学前上学不是很方便,有些家长让孩子在私人办的幼儿班溜达一、两学期,没上学前班,进校直接上一年级,现在一年级的教学——识字量、知识含量较大,孩子没有学习基础,很难适应,接受不了,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慢慢有了知识欠账,越欠越多,就对上学和学习有了厌烦情绪。(2)孩子缺少关爱,家长无力管教。有的学生的家庭破裂,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心,觉得自己可怜,好像是命运的安排,容易胡思乱想,心理扭曲。于是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满,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仇恨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心理,开始放纵自我,对学习置之不理。有些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对留守学生无力管教,更无力督促和辅导他们的学习。这些孩子拥有完整的家庭却得不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他们幼小的心灵比较脆弱,孤单寂寞,产生消极心理,加之自我约束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厌学情绪随之产生。(3)家长疏于管教或者家教过严。农村家长文化层次低,整体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也不会辅导,也不去管,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把孩子送进学校让老师管,自己图轻松。有的家长只知道每天早出晚归干活或做生意,有的只想着“堆长城”自己玩,他们无心管教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学习的事是老师的事和孩子自己的事,作业完没完不清楚,学习好坏不关心;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也不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导致孩子任性,屡屡违反校纪班规,老师到学生家中走访,和家长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时,家长全然不知,一片茫然,对孩子疏于管教感到惭愧,也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家教过严同样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有些家长观念落后,“棒打出孝子”是他们教育孩子的“杀手锏”,平常不督促管教,成绩考差了,就打一顿或骂一顿。有的孩子在家和家长对着干,家长也“武力”相逼。家长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适得其反,孩子们会产生逆反心理,身心受到伤害,不想上学的念头悄然而生。3、学校教育因素虽然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有的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手段不妥。小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仍然看学生成绩,教师在抓学生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的放松。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填鸭式”课堂模式,教师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心理。这种无视学生主体性,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然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学质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另外,个别教师的不良师德也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个别教师职业道德观念不强,排斥差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而厌学。4、社会环境因素农村的一些家长和学生受社会环境“大气候”的影响,出现了“拜金主义”,认为学习无用,知识不重要。过去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也就有了工作,那是十分光荣的事,而现在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同样面临着没有工作,到处打工,而且上学还花许多钱,大学生神圣光环已不再有。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挣钱,特别是初中毕业就出去在城里打工的,早挣几年钱,无形中给在校小学生很大影响;同时他们也觉得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亲照样能行,住在街边,摆摊卖小吃也盖上小二层或平房,平时给父母要个三块五块钱,从不含糊,生活过的有滋有味。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导致学生厌学。二、学生厌学对策探讨1、唤醒学生积极上进的意识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悉心照顾那些厌学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成为被遗忘的人,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应及时对他们学习中的进步给予赞赏,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和学校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信。2、用师爱铸造良师形象实践证明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教育者,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他们进步,让他们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3、树立教学新观念,调动学生主动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4、学校、社会、家庭齐努力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学校,社会,家庭要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解决厌学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多为孩子着想,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忌急躁,教师和家长不能对学生随意迁就,也不能严厉粗暴,要多和孩子交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农村孩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更是中国农村的希望。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要把尊重与爱撒给他们每一个人,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走好人生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