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地表的变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地表的变化【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⒈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⒉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⒊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地球表面在地质作用,人为力量作用中是不断变化。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大胆想象,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教具、学具】教师准备:有关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影响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地表的变化课件。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套:大托盘、烧杯、水、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课件展示6500万年前和现在的非洲板块,南美洲版块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学生的发现:两块板块越来越远了。看到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想法吗?预设:这两个板块以前是不是一块?他们是怎么分开的?地表一直在变化吗?2同学们提出那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表的变化》。(板书课题)二、师生合作,探究研讨⒈认识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于地表的变化科学家和同学们一样有很多疑问,并且进行着不断地探索老师这有一份资料,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引出科学家的发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你认为青藏高原千万年前是什么样子?学生分析资料猜测青藏高原千万年前的地貌。预设:青藏高原千万年前应该是海洋,因为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教师出示资料卡。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如动物骨骼、硬壳等)或遗迹(如动物足印、虫穴、蛋、粪便等)。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⒉猜测引起青藏高原地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使青藏高原由海洋变成世界屋脊呢?学生猜测。预设:学生进行推理猜测地震、火山、板块运动等。⒊展示各种地形的风景图片猜测引起这些地表形成的原因。实际上不同的地表形态还有很多,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图片,我们来欣赏一3下。教师出示图片(火山口、溶洞和石笋、黄河三角洲、黄土高原等。)你认为形成这些地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经验猜测形成这些地貌的原因。预设:地震、火山、板块运动、风、水流冲刷、搬运、风吹日晒等。⒋分析资料,理解引起地表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以小组为单位,先充分交流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看一看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预设1:我们小组搜集到了这样的资料,地表最主要地形区划是陆地和海洋。陆地又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裂谷等地形单元。海洋也分为洋脊、海沟、大洋盆地、岛屿与海山、大陆边缘等地形。地表形态的主要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指的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一般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释放的能量。外力作用指的是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预设2:我们小组通过分析资料认为风、流水、海浪、潮汐、冰川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对地表造成的侵蚀。预设3:我们小组认为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教师点评:同学们收集那么多有关地表变化的资料,并且还能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真了不起。其实这也是我们进行科学学习的方法之一。⒌设计实验,证明水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除了查阅资料,我们还可以进行模拟实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大托盘、烧杯、水、沙。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模拟水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呢?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生汇报实验方案。4预设1:我们打算将沙放到托盘里,然后用水冲刷,看看会有什么变化?预设2:我们将沙在托盘里堆成小山的形状,然后用水冲刷,看看会有什么变化?在实验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预设1:认真观察。预设2:明确分工,团结合作。预设3:作好记录。预设4:做完实验还要把器材整理好。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开始实验吧!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预设1:我们的沙堆被水冲出了一个大洞。我们认为水流冲刷可以改变地表。预设2:我们的小山被水冲平了,我们也认为水流冲刷可以改变地表。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⒈总结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教师小结: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发现板块移动、火山、地震、风化等自然力量都能对地表、地貌造成很大的影响。师板书:自然力量:板块移动、火山、地震、风化等人类活动对地表有没有影响呢?有哪些影响?⒉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小组分析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交流、汇报。预设1:我们小组搜集的是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具有通航功能。2002年,原本只负责通航的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闻名于全世界,5是中华民族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我们小组认为人类开挖河道、会使地表由陆地变成河道预设2:我们小组收集的有关地质塌陷的资料。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与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通常采矿,地下溶洞等都可能会造成塌陷。比如煤矿开采,把地下采空了,就有可能出现塌陷情况。教师小结:确实人类对地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开山修路、乱砍森林、人类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等。师板书:人为力量:开山修路、乱砍森林、人类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等。⒊辩论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的利与弊。刚才有的同学认为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有的认为这是为人类服务到底谁对谁错?下面我们就通过辩论会的形式来分析分析。组织学生就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的利与弊主题展开辩论。在整理正反双方辩论理由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记录下来,在辩论会的自始至终,让学生自己确定辩论。正反双方总结陈词,形成环保意识。预设:毁林开荒;在山坡上开垦耕地,造成水土流失;排干湿地,围湖造田;修筑河堤,导致河床越来越高成为悬河;修建水坝;建造城市,用混凝土路面和建筑物覆盖地表;过分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或土地盐碱化;等等。总之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几乎都会影响自然,如果过度就会造成严重破坏。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人类破坏地表的行为,会反过来危害人类自己,使人类受到惩罚,像洪水,干旱等。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教师展示图片。6但人类要生存,要就难免对地表造成破坏。怎么办呢?下面结合人类的具体活动,提出保护地表的合理化建议。学生回答。预设1:植树造林。预设2:节约地下水。预设3:节约能源,减少开矿。预设4: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地表。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可行,希望在生活中你们能够做到,并且向周围人宣传。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不少,下面我们就来检测吧!⒈下列哪项不是自然因素对地表的影响?A.地震B.火山喷发C.修路架桥D.板块的挤压⒉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形式有。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地质作用,人为力量作用使地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要牢记过去的教训,珍爱地球,让地球母亲永远年轻、永远美丽。我们的居住地枣庄,与过去相比,地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去询问你的家人或当地的老人,了解枣庄500万年前样子。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六、板书设计6、地表的变化自然力量:板块移动、火山、地震、风化等人为力量:开山修路、乱砍森林、人类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使用说明】⒈教学反思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所以探究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本节课以课程标准要求为指导力求做到:(1)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7《地表的变化》是地球和地表的变化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节总结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突出这一点,特别是辩论会这一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地表变化的信息进行整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到了知识。(2)环节明确,趣味性强,学生参于度高。一堂有效的科学课,要想高效,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科学处理,也离不开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的把握程度。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和有效,要看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合学生“学路”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本节课从始至终学生都充满兴趣的在学习,这是本堂课的亮点。(3)实验组织到位,按照科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到组织实验进行试验,获得结论每个环节都顺其自然,在做中学,学生去亲自探究,培养探究能力。(4)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这节课的环节较多,有实验,有辩论,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透彻。还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课前准备不足,有的学生进行了信息收集,有的学生没有去做,学生表现参差不齐,导致课堂上有的学生一语不发,有的学生独霸发言权,影响了整堂课的效果。2.使用建议:这节课需要学生课前进行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教师一定要提前布置。本节课中的辩论会教师要扮演好主持人角色,组织好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辩论的精彩,从而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需破解的问题:本节课的活动较多,时间紧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