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6日长沙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制定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长沙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组织和团结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长沙战胜严峻自然灾害、经历重大风险挑战、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的五年,也是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全面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良好局面。——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增长率来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547.06亿元,人均达67500元(合10000美元左右),年均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达506.3亿元,年均增长2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0043亿元,年均增长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1亿元,年均增长19.3%。从竞争力来看,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第12位跃升到第7位,规模工业产值由第15位跃升到第7位,综合竞争力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六,所辖四县(市)全部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从首位度来看,2010年长沙的经济总量、规模工业、社会投资分别接近或超过全省的30%,辖内的税收收入、对外贸易、企业利润分别接近或超过全省的二分之一。——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53.6∶42.0。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1%,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3.4%,长沙成为全国知名的工程机械之都和汽车产业新的增长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信息、物流、会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要素结构不断优化。加大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投入,组织实施“三年双百”(三年引进百名国际高端人才、百项先进适用技术)行动计划和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计划,人才资源后续保障明显加强。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市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80%。城乡结构得到改善。把加快发展中心城市与带动壮大县域经济统一起来,按照主城区、都市圈、城郊带三个层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公路通畅、电力扩容、安全用水、2环境整治“四大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布局优化。大力推进跨江发展,加快大河西先导区滨江、梅溪湖、大学城、洋湖垸等片区建设,拉开了城市发展的东西两翼。提质改造主城区,大力推进棚改工程和城市综合体建设,重点打造武广新城、省府新城、南湖新城、新河三角洲新城、滨江新城等五大新城,初步形成了河西与河东共同发展、新区与老区协调统一、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的城市格局。城市功能增强。五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功能性、枢纽型和网络化的城市框架。武广高铁长沙车站建成投入使用,南北货站迁建工程基本完成,沪昆高铁、石长铁路复线、地铁1号线和2号线、长株潭城际铁路和福元路湘江大桥、湘府路湘江大桥、南湖路湘江隧道、营盘路湘江隧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三环以内全长88公里的“一江两岸”全线贯通;黄花机场改扩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顺利推进;长沙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建成运行。城市形象提升。连续三次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新建和提质改造城市公园4个、社区公园27个,浏阳河风光带、圭塘河风光带、岳麓山桃子湖景区、橘子洲生态文化园相继建成,展现了“山水洲城”的新风貌。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以及“走出去”战略取得积极成效,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9%,五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8亿美元。——两型建设初见成效。成功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的改革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狠抓资源节约。探索建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标准,坚持以标准促进节地;积极做好国家节水型城市试点工作,铺开了管网改造、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一批示范项目;率先全国出台绿色建筑标准,应用绿色示范技术,推广绿色节能建筑,2010年被列为全国建筑节能试点城市。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约20%。推进产业退出。全市共取缔关闭污染企业360家,淘汰退出、限期搬迁和停产整治58家。坪塘老工业基地13家建材化工污染企业全部退出,成为全国传统工业区再生改造、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的样板工程。加强环境治理。以“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强污染整治、设施配套和环境改善。创立环境资源交易机构,健全环境风险责任机制,实施流域环境补偿管理,出台环境经济引导政策,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着力生态修复。建成城市林业生态圈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4%,城市绿化覆盖率38.5%。新建13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6%。长沙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被评为全国森林城市、卫生城市、绿化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实现“一费制”全免,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取得新的突破,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职业教育步伐明显加快,市级以上示范性职业院校达68所,成为全国职教先进城市之一。文化日益繁荣兴旺。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文化产业优势提升,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太平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修缮,“两馆一厅”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主体竣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初具规模。医疗卫生不断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形成了“15分钟社区卫生医疗圈”。卫生资源人均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产品检测体系、监管责任体系、社会诚信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取得良好成效。3——民生利益切实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814元和10640元,分别年均增长12.9%和17.6%,年均增长率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一。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0%。深入开展创业富民活动。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2.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之城和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安居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率先实施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补贴,着力改造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和筒子楼,解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户数8万余户。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长沙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规划目标实际完成指标属性2010年年均增长%2010年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300134547.0615.4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40000——67500——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834〕15〔10043〕29.3导向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431141812.119.3导向性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8015506.329.4预期性进出口总额亿美元51.7146117.9导向性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56〕〔87.8〕导向性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约〔20〕约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52.9约束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7886约束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7089约束性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率%7478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096约束性城镇化率%6163.5导向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率%22预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5050导向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10092281412.9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95081064017.6预期性4城市污水处理率元8090约束性注:〔〕表示累计数五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在超前谋划、科学应对中破解发展难题,始终坚持在扩大开放、改革创新中寻求发展动力,始终坚持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中形成发展优势,始终坚持在改善民生、和谐利益中优化发展环境,始终坚持在加强党建、改善作风中凝聚发展合力,经济社会许多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积累形成了值得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经济体制的改革亟待加快,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城市功能的提升势在必行。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在“十二五”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第二节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全球化、市场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但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总体上进入发展增速减缓和结构加速转型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巨大,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未来五年,我市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决战期、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奠定城市格局的关键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未来五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今后五年,尽管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双推进,扩大内需处于“黄金期”;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双驱动,新兴产业发展迎来新空间;发达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转移,扩大和提升对外开放面临新机遇;实施中部地区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双战略,长沙面临政策叠加优势。“十二五”期间,长沙发展的态势将更加强劲、增长的基础将更加坚实、率先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是率先实现小康的决战期。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是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我市2007年提出了到2012年率先基本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目前全面小康的总体实现程度达93.5%,其中经济发展、生活质量、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突破了95%,距离全面小康的目标十分接近。这就要求我们“十二五”期间,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打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总决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各项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未来五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是“十二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也是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要素成本上升的长期趋势下,我市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显著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未来五年是奠定城市格局的关键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纵深推进,我市不仅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国内的广泛竞争,更要面对周边地区和同类城市的直接竞争,5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长沙通过近年来的奋力拼搏,经济总量连续赶超5个省会城市,排名全国省会城市第7;城市的要素集散功能、产业配套功能、公共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特别是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全面铺开,为大规模集聚产业和人口打下了坚实基础。站在全新的起点平台,长沙只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就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第三节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