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特别的人。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命途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自题金山画像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一度下狱,三度贬官。特别的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省)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苏、黄(庭坚)、米(沛)、蔡(襄)绘画:“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政治生涯20岁中进士。他一直希望自己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可是他的政治思想相对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虽也主张改革,但不同意王安石的变革。因而既与王安石的变法派有矛盾,又和司马光的保守派相抵触。外加他为人讲究风节操守,故仕途曲折,历尽磨难。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使他有感而发,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散文。乌台诗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对王安石某些新法持不同意见,新党李定等人从他的诗中摘引了一些讽刺新法的句子,指控他诽谤朝廷,苏轼因而被捕,关押在御史台狱,在狱一百多天,史称“乌台诗案”(御史台称乌台)。苏轼的人生态度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影响,但他并未固执于任何一家,而是兼收并蓄,各有取舍,从而形成了他复杂的思想和性格。大体说来,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从政,立志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又以释、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处置人生忧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悲观,不颓唐,永远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特别的精神世界苏轼对后世影响苏轼体现了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1.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2.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这里说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特别的寄寓之所--赤壁赤壁赋何为赋?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特别的文体“赋”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者心情如何?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第一段乐在何处一、良辰:七月既望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三、豪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明确:“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2、圣明的君主3、美好的理想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第三段1.主要写了什么?本段感情色彩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写对“客”的回答,感情色彩甚为悲伤,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为何而悲?情怀阐发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蜉蝣(天地)粟(沧海)哀(吾生)羡(长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不可乎骤得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主问客答古人事迹现实人生孟德遗诗孟德遗迹渔樵江渚蜉蝣天地安在哉平凡渺小人生苦短悲之缘由第三段写景议论抒情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第四段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2)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3.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第五段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