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20高考新材料作文分析及素材运用PPT优秀课件
2020全国高三大联考作文分析胡老师作文辅导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材料一: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二轮规则选手将根据现场抽取的图片内容,进行一分钟的即兴描述,一分钟后,这张图片将进行缩放,展示更多的信息,选手将通过图片上的全新信息,进行一分半的即兴论述。材料二: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选手王嘉宁所抽题图材料三:“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董卿(于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二轮点评选手王嘉宁时所说。)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01先根据材料,分析思考先确定,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由三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设置了具体情境,讲明了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二轮规则。第二则材料则展示了选手王嘉宁所抽题图。这两幅漫画是本文立意准确的关键所在。在图一中,一个人扛着一把枪,瞄准了一头张牙舞爪的熊。在图二中,我们看到了平衡木的两端,一端是熊,另一端是人。表面上看,拿着枪的猎人占据优势,但图二表明,如果他开枪打死熊,那自己也就会掉下去。换言之,枪响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这也就是第三则材料所传达的观点,“枪响之后没有赢家”。题目中的材料让我们开始思考人与自然、人和自我、人和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平衡观”,打破生存平衡,终会导致自我毁灭。02写作角度解析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雅典的鼠疫、古罗马的“安东尼瘟疫”、地中海的“查士尼丁瘟疫”以及非洲蝗灾、克什米尔雪崩等等,无不警醒着我们——自然力量难以估量,人类理应心存敬畏。《庄子·外篇·马蹄》中有言,“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在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年代,人类可以和禽兽居住,与各种物类并存。“控制自然”无疑是一个妄自尊大的词汇,而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当下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唯有如此,我们“善良的慈母”,才不会变成“冷酷的屠夫”。二、身处杠杆,追求平衡“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破坏自然,伤害动物,都是破坏和谐共生平衡关系的表现。而除了人和动物的关系,我们也要思考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现如今我们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万物都处于杠杆两端。万物之道,取乎平衡。惟有追求平衡,双方才能互利,也才能共存。三、伤害他人,毁灭自己董卿在点评中说道:“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是不可能为所欲为的。”人类看似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殊不知“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语)举起猎枪的猎人、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的商家、食用野生动物的饕客,都是雪崩之时难以免责的雪花。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已经为自己埋下了隐忧。03优秀范文示例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文/佚名当平衡被打破,施害者即是受害者。结局,在扳机扣动的一刹那就已注定。董卿所读出画面中的“平衡”二字,可谓一语“道尽天机”。人与自然,需要以“共融”为基础,从而走向“共存共安”的平衡。庄子的思想体系中,是为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融一体。而“和融”的核心,在于平衡。茫茫宇宙,本是一个统一体,各大系统环环相扣。晨昏朝夕,四季更迭,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万事万物之间都始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灾难亦将随之而来。我想起《流浪地球》里曾经提起过,“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而无数的“人祸”都在告诉我们:现代人只是地球生物界极其渺小的一部分,虽然因智力发展比较快,貌似已经“统治”了地球,殊不知“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千百年来,传染病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历史。一个微小到连肉眼都看不见的病毒,就足以酿成一场摧毁人类的灭顶之灾。从雅典的鼠疫,到古罗马的“安东尼瘟疫”,从地中海的“查士尼丁瘟疫”到莫斯科的“黑死病”,从伦敦大瘟疫到马赛大瘟疫,天花、霍乱、麻风……一次又一次的疫情,一组又一组可怕的数据,其实一直都在提醒着人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何其脆弱和渺小。那么,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又当如何相处,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的“内外平衡”状态?为什么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呢?从更直接的层面来看,伤害别人也总是会伤害到自己。世上所有的暴力行为,必然始于一个人心中的暴力欲望,这种欲望早在扰乱他人的平和幸福之前,就已经扰乱了自己的平和与幸福。人会去偷盗,必然是因为心中先有了许多贪婪和嫉妒;人会去杀人,必然是因为心中先有了各种愤怒和仇恨。而贪婪、嫉妒、愤怒和仇恨可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情绪。每当你怒火中烧或满腹妒火,哪能体验快乐与和谐。这一切,均来自于“失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失衡之后,只有恶果。万物之道,取乎平衡。一个明白了“平衡之道”的人,就会心存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真理,敬畏浩渺宇宙中一切的未知。一个心中有了“平衡之道”的人,就会因“有所畏”而“有所止”。在贪欲面前,在妄为面前,在大自然给我们人类划出的红线面前,止步。一个致力于追求平衡之道的人,就会明白在疫情面前如何选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些人,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岗位,却向着一个相同的目标,做着共同的努力。这些人,包括在疫情来临时敢说真话,“挂帅持印,舍生奔疫”的国士钟南山,包括投身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日夜不息的7000名建设者,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向着武汉逆行的白衣天使、记者,也包括每个不辞辛苦每天做着记录学生健康情况、汇报工作的老师,以及每个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公职人员、社区工作者、保安、保洁人员和每个做好自己不添乱的公民……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抗疫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国防控疫情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扬。中国抗击疫情的行动和成效,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疫情没有国界,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目前,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形势令人担忧。当此之际,各国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休戚与共。1.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灾难面前,不可追求“独善其身”。)2.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蔡锷(勠力同心,战“疫”必胜!)3.挟一往无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气。——蔡锷素材链接4.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南方周末》5.人生中最艰难的两场考验:等待时机到来的耐心,面对一切际遇的勇气。——保罗•柯艾略(面对疫情所需的品格。)好标题不容错过01为了春回大雁归02同气连枝,共盼春来03点点萤火,汇成人间星河06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07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08凛冬散尽,星河长明09身着白衣,心有锦缎10生当似鹏起,终当如鲸落大鹏展翅,鹏程万里,这是国士的担当;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这是侠者的奉献小试牛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朋友圈流传着一个“稻草定律”: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理会,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但如果卖白莱的人用它捆绑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卖螃蟹的人拿它去掴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具有的。稻草不应通过攀附他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体,而它孕育的稻米的价值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范围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套作和抄袭。【2019-2020学年浙江省绍兴市绍兴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什么样的青年人才能成功?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信仰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说:兴趣。一名环卫工人说:认真。一名外科麻醉师说:精确。结合他们的回答,作为高中生的你有什么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里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二)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图书馆内随便占座;学校食堂买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某中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假设你是该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本题目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沿袭2019年全国卷I命制,着重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这一话题。既延续了优良的传统,又重视考生的现实思考,引领考生对当代文明礼仪进行思考:为何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遵守礼节?试题考查考生的思辨性,材料涉及由古到今对“礼”的认识和思考,切合考生实际,因此人人有感触,人人有话说。多则材料作文考的是分析、综合能力。基本思路是求同存异,求异即分析,求同即综合。考生构思时要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思考材料间的内在关联,确定出一个集中立意,展开议论。所给两则材料,(一)说明重视文明礼节的重要性,无论做人做事还是治国,都必须做到有礼可依、有礼必依、行礼必严、违礼必究,否则人民无法安定生存,做事难以成功,国家不得安宁。(二)“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却存在一些不讲文明礼仪的现象,说明外在行为与内心认识的不统一问题,只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人格的升华。我国自古重礼,今所谓“礼”更多的是“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因此要真正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不可缺少。总而言之,凡是能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围绕“礼”进行立意的,即为符合题意的方向。切题立意:1.文明礼仪从我做起。2.文明礼仪伴我行。3.青青校园,文明之路。4.文明礼仪与时代同行。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6.践行文明礼仪,共创文明校园。7.践行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学生(标兵)。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暑假里,爸妈准备出国游学,可是对家中的儿子总是不太放心。临行前,爸爸特别交代儿子:“家里的藏獒可以随便逗,但千万别惹鹦鹉。”爸妈走后,儿子没事就逗藏獒玩,藏獒从不咬人。于是他想:凶猛的藏獒也不过如此,鹦鹉不过就是一只破鸟,又能把我怎么样?于是,他就大胆地逗鹦鹉。不料,鹦鹉开口大叫:“咬他!咬他!”藏獒闪电般地扑上去,儿子措手不及,被咬得血肉模糊。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这则材料中,叙述对象主要有爸爸、儿子、藏獒和鹦鹉。细心揣摩材料可知,四个叙述对象中,儿子和鹦鹉是主要人、物,是立意的最佳切入点;爸爸和藏獒只是次要人、物,是“配角”。所以,解读这则材料,可重点从儿子和鹦鹉两个角度入手。从儿子的角度思考,儿子没有听取爸爸特别交代,轻视鹦鹉,以貌取人,最终害了自己。从鹦鹉的角度思考,它借助藏獒教训“儿子”,表现出它的智慧,可见当今社会,最厉害的人不是最凶的人,而是能调动“资源”的人。参考
本文标题:2020高考新材料作文分析及素材运用PPT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79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