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蔬菜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研究——对寿光蔬菜生产基地的考察与分析作者:王维金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农业部种植业司蔬菜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增收作用突出-中国蔬菜2006,(7)农业部种植业司对蔬菜主产省去冬今春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总体来看,蔬菜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增收作用突出,继续呈稳定发展态势.2.学位论文王利敏廊坊市蔬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研究2006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廊坊市蔬菜产业在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但是,随着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带有一定的趋同性和盲目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廊坊市蔬菜的经济效益和产业进一步发展,影响了蔬菜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及整个农业结构调整中重要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本文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区域比较优势的理论和方法对廊坊市蔬菜区域优势指数进行了测算,综合分析了廊坊市蔬菜区域比较优势情况,以期为当地政府制定蔬菜产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论为:廊坊市蔬菜产业在种植业中有较高的生产比较优势,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较廊坊市其他各县永清县区域比较优势显著。在蔬菜品种生产上,廊坊市的胡萝卜、韭菜生产在河北省具有绝对优势,此外黄瓜、西红柿等15种蔬菜生产在河北省都处于较高的优势地位;永清县块根、块茎类菜,香河县葱蒜类菜,三河市叶菜类、瓜果类、茄果类及菜用豆类蔬菜在廊坊市区域比较优势显著。优化蔬菜区域布局,加强蔬菜标准化建设,构筑廊坊市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行政管理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体系,提高蔬菜产业科技水平,建设园区,做好科技示范等是进一步发展廊坊市蔬菜产业的重要举措。3.期刊论文屈冬玉.胡鸿.高俭德WTO:中国蔬菜产业前景分析-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1,(2)一、加入WTO后,我国蔬菜产业竞争优势分析我国蔬菜产业在世界上具有比较优势.加入WTO为我国蔬菜业带来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引进先进经验和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产品出口,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的大好机遇.4.学位论文杨锦秀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2005蔬菜是我国除粮食作物外栽培面积最广、经济地位最重要的作物。蔬菜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不到12%的种植面积创造占种植业30%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15%,在国内与国际贸易额以绝对优势居于农产品前列,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21世纪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仍存在着_些突出的障碍因素。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蔬菜产业进入一个全面的国际化竞争时代。中国作为蔬菜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条件下,市场化趋势及WTO的政策框架必将对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对中国蔬菜产业进行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探索蔬菜产业内在发展规律和运作机理,分析加入WTO后对中国蔬菜产业和蔬菜市场的影响,挖掘在WTO农业框架下发展蔬菜产业的政策空间,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以及蔬菜学的原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统计工具、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立足于农业家庭经营这一基础,从经济学角度,探索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政策含义,初步形成中国蔬菜经济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决策参考。论文共分八个部分。绪论部分,阐明本研究立题的目的与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阐述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第一章分析全球蔬菜产业的分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结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我国蔬菜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章从供给角度分析中国蔬菜供给的变化及其特点。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以四川省彭州为例重点研究了影响蔬菜产出的主要因素和中国大中城市蔬菜生产的技术贡献率。选择典型地区和典型蔬菜品种,对中国蔬菜生产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尽管科技进步对于中国蔬菜产量增长的贡献高于种植业,但蔬菜种植规模是影响产出的主要因素,我国蔬菜生产是仍属于面积扩张型和土地密集型,蔬菜经营需要进一步向规模化方面发展。化肥投入过多,对蔬菜产出呈边际递减的趋势值得重视,农药的安全有效施用需要加强管理。科技进步、精细管理和降本增效是中国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三章从需求角度分析蔬菜消费行为,预测了国内蔬菜消费需求的市场容量,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研究表明:蔬菜鲜销仍然是主体,未来10年中国城乡居民对于新鲜蔬菜消费人均消费水平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蔬菜需求总量随人口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对蔬菜质量安全重视程度增加,未来的蔬菜消费结构需调整,蔬菜加工品的消费需求量将会增加。蔬菜作为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系数较低,而供给弹性系数却较高,符合“发散型蛛网理论”特征,根据对未来国内蔬菜市场需求容量的预测结果,中国现在的供给量大大超过国内未来10年以后的需求量,蔬菜供过于求、买方市场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同时结构性供给有余与结构性需求不足的矛盾将继续存在。第四章从国内流通的角度回顾了中国蔬菜流通体制及其政策的演变,阐述蔬菜流通的特点,从市场体系和市场主体角度分析中国蔬菜流通的现况,揭示中国蔬菜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流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认为中国蔬菜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基本能满足蔬菜发展的基本需要,但当前蔬菜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交易效率差,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不健全且缺乏有效监督等等。阻碍我国蔬菜流通效率的提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中国蔬菜流通体系更加完善,其系统的运作将具有更高的效率。第五章从国际贸易角度研究世界贸易格局和中国蔬菜贸易的发展及其地位以及进出口贸易格局。中国蔬菜及加工品的出口在全球蔬菜贸易中处于总体优势的地位,对外贸易呈上升趋势,蔬菜出口平均价格与国际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但随着国外技术壁垒的加强,中国蔬菜对外贸易形势更加严峻。要使中国蔬菜大量出口,不仅要关注中国蔬菜的品质问题,还要关注其它蔬菜主产国贸易发展趋势,蔬菜进口国蔬菜贸易和消费趋势,加强与国际蔬菜标准体系接轨的国内标准体系的建立,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的有关支持和保护政策。第六章在中国加入WTO的贸易自由化背景下,运用比较优势测度方法及其指标体系对中国蔬菜的总体比较优势、区域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中国蔬菜比较优势的变化规律,并得出中国蔬菜分品种出口竞争力以及分地区比较优势大小排序的结论。本文认为我国蔬菜的进口额很小,而出口额很大,属于出口主导型产品。中国蔬菜在国际市场上出口比重与在国际上产量的比重相比较低,但部分种类的蔬菜占有相当大比例,如短期蔬菜占世界总出口额的46%,脱水蔬菜37%,(新鲜或干制)蔬菜产品60%,蔬菜汁40%,这几种主要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总体上,蔬菜一直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近10年来中国蔬菜的出口竞争力在不断下降;特别是2002年,国际竞争力显性比较优势表明,几乎所有产品呈下降趋势,这与我国主要出口主体市场对蔬菜贸易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直接关系。国内比较优势方面,在中国大陆30个栽培蔬菜的省市区(未包括台湾)中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广西、湖北。今后较长时期内,保持我国蔬菜产品的优势和竞争力、挖掘蔬菜产品竞争潜力的主要领域在于: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降低产后营销成本以及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要按照生态适宜性原则,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第七章针对国家的蔬菜产业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系统研究,在明确国家对蔬菜业发展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的前提下,提出国家针对蔬菜业发展的宏观支持体系和立法保障体系。蔬菜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未来蔬菜产业的大发展有赖于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大调整。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紧紧抓住蔬菜产业竞争力这个主轴,不断保持、培育和提高蔬菜产业比较优势,用足WTO农业框架下国内支持调控空间,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单产和质量,强化蔬菜贮藏和运输的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加快蔬菜产业化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蔬菜产业成为21世纪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保持最具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在总体战略上,抓住机遇,扩大蔬菜及其加工品出口。今后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政府支持体系应该是从蔬菜国际贸易支持体系、蔬菜市场体系、蔬菜标准和安全检测体系、蔬菜的投入体系等方面入手,完善国家宏观支持体系,同时加强农业立法、贸易立法、市场主体立法和植物检疫立法等,保证蔬菜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本文主要创新之处:本文从我国蔬菜产业的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特色出发,对蔬菜产业进行分析研究,即对中国蔬菜的供给、需求、流通、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区域比较优势等重要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内容上具有系统性。通过本文构建一个中国蔬菜产业经济的理论分析框架,力求形成新的蔬菜产业研究思路。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以四川彭州地区为例定量分析影响蔬菜产出的因素,探讨影响蔬菜产出的关键性因素;测定了1994-2001年大中城市蔬菜科技进步贡献率。运用供给弹性理论,计算出蔬菜供给需求弹性系数,显示蔬菜作为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系数较低,而供给弹性系数却较高,说明蔬菜供给是典型符合“发散型蛛网理论”特征的产品。5.期刊论文杨小川.王凯澎中国蔬菜业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科技管理研究2008,(6)分析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形势,认为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劣势,提出提高中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一些策略.6.期刊论文屈冬玉.胡鸿.高俭德入世中国蔬菜产业应采取的对策-北京农业2001,(11)我国蔬菜产业在世界上具有比较优势.加入WTO为我国蔬菜业带来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引进先进经验和技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产品出口,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的大好机遇.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市场不断细分,提高质量,增加花色品种,返璞归真,方便卫生将是21世纪蔬菜产业发展的主题.面对WTO的新挑战,农民增收的要求,西部开发的新机遇,只有全面提高我国蔬菜产品的综合(质量、价格、服务、营销)实力,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7.学位论文刘雪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200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加深,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是各国的共同取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已经成为WTO成员的大背景下,分析和评估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研究如何使中国蔬菜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农业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助于指导蔬菜生产企业更好地面向国际市场进行生产经营,为政府采取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客观依据.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该文拟从蔬菜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研究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8.期刊论文肖长惜.马成武.XIAOChangxi.MAChengwuWTO框架下国际蔬菜市场准入与贸易壁垒——兼论中国蔬菜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农业经济问题2006,(12)蔬菜产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在该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但由于遭遇到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导致市场准入性很差,贸易争端不断.然而,加入WTO后因为国内产业政策要符合全球多边贸易谈判所达成协议的原则精神,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外部约束条件显著增强,要研究和制订中国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就必须对国际蔬菜市场准入与贸易壁垒有所了解和把握.文章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中国蔬菜产业积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