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时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准确、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6分)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市的街道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虽得以送到医院救治,但九天后因伤势过重而去世。示例一:如此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却因一场意外而失去生命。为什么司机可以逍遥法外?为什么路人可以无动于衷?为什么这些人都能如此的无视生命和良知?示例二:谢谢你,陈阿姨。因为你,能让我看到了光明的一隅,能使我感受到人性的温暖,能让我在心底为某些人感到无比的愧疚。示例三: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一定要停下匆匆的脚步,拉她离开街心;我们一定要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我们一定要拿出行动,验证自己是有血性的人。这是本分,更是底线。今年我省语文高考语用题中新增加了时文(资料)评说的题型,与以往的缩写、扩写、仿写、改写等题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对这个新题型加以一番认真的研究分析,以便能尽快地熟悉题型,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时文短评”答题指导什么是时文短评时文:时效性比较强的网络、报刊文摘。(捕捉社会热点)短评:“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评说,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提供两则简短时文(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对材料所阐述的内容(现象、观点)有何看法?请阐述。题型设置:概括材料做出自己的评判一、概括材料如何概括材料1.抽出新闻材料五要素(时,地,人或物,事,因,果)中的核心二要素人或物及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做何事或何物怎么样”的概括模式。2.“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及以上的,按材料“似”或“异”的组合展开同或异的合并。方法材料一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的。材料二“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的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却让关鹤琳很受伤。贫困生贫困生补助捐助“隐形”提供式的慰问参观(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练习1:答案示例:对存在的观念和做法贫困学生的扶助不同牛刀小试三明市2009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顶”“囧”“雷”“粉丝”等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网络语言(1)网络语言“疾风扑面”。(网络语言悄然兴起。网络语言成为时尚。)(2分)二、短评时文短评的答题步骤1、亮观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2、讲道理(客观辨证)3、总述(或重申观点或提出建议)材料一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小方在入学的第二个月,意外发现自己的就餐卡上多了一笔钱。原来,科大采用“校园一卡通”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若学生在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却在150元以下者,则无需申请,其就餐卡上就会多出一笔由学校的。材料二“这房子能住吗?”“饭能吃吗?”2月10日,30多名小学生寒假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慰问,当他们走进一名叫关鹤琳的学生家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现场的770余元的爱心款能解决关鹤琳半个学期的费用,但是却让关鹤琳很受伤。贫困生贫困生补助捐助“隐形”提供式的慰问参观(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100字左右,至少两个理由)(4分)评说的对象是什么?答案示例:①资助贫困生要顾及他们的自尊心。(从“施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观点)答案示例②贫困生接受资助应有平常心。(从“受事”角度总说作肯定观)(观点)如果在给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却在客观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那么,这样的资助会给其内心留下阴影。(分析)科大的做法不仅是一种关爱,更体现了一份尊重)。(总述)经济上的贫穷并不等于地位的低贱。再说,他人对你的资助是出于真诚的。(分析)对此不应有自卑心理。(总述)时文短评的特点第一、观点鲜明。第二、说服力强。第三,语言精炼。第四,脉络清晰。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用“顶”“囧”“雷”“粉丝”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上的超过90%,30岁以上的也达到了37.66%。(2)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有何看法?请简述。(5分)(2)(5分)①使用网络语言无可非议。网络新词语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词汇。如果往前看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曾经陌生的网络语言现在已经非常熟悉,如“下载”“链接”“复制”等等,早已被我们接受。这样可以做到与时俱进。②我不赞成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规范性差。它是对传统语言的破坏、颠覆,汉语的纯洁性也会因之受到影响。因此网络语言不应滥用。注意几个禁忌问题:(1)没有观点或者观点含糊其辞。(2)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3)条理不清,语无伦次。(4)字数严重超标。(5)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令人无法接受。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俄新社报道,塔吉克斯坦3月10日推出了一个措施:所有中小学师生今后在学校禁用手机,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材料二一位中学教师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我在上课时总是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接电话也不打电话,没课时还真离不开手机;家长为学生配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2)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拓展:对中小学校园里使用手机有不同看(做)法。参考答案:(2)示例一:用行政手段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决定太过僵化。(观点)有违资讯时代人们及时沟通、及时获取信息的需要,只要能够协调好学习工作与资讯沟通的关系,(分析)手机进校园也不是不可以的。(总述)示例二、中小学校园内不应该使用手机。(观点)校园内师生因为工作学习的特性,对资讯获取的及时性要求并不太高。随身带着手机进入校园,会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分心,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分析)所以校园内应该明令禁止使用手机。(总述)谢谢指正!材料一: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材料二:厦门某学校在全校集会时,校长发布新规———凡是期末各科成绩进入年段前20名的学生都允许漂染头发。全校哗然的同时,染发的学生都乖乖地“返彩归黑”。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漂染头发,而他们也禁不起舆论压力。因为同学看到了会说,“几日不见,学业大长,进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贺啊!”(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2)你对学生染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1)答案示例: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不同学校有不同做法。(2)答案示例1:中小学生染发存在很多不好的问题。①因为染发剂是化学用品,对身体发育可能会有负面影响。②且有些学生因为过分追求打扮、穿着,而产生攀比心理,增加心理压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③“学生如果过分注重外表,他们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在打扮上。”家长林女士表示,孩子如果染头发,整天想着让自己更帅气,肯定会影响他的学业。所以,中学生答案示例2:学生染发是时代潮流发展带来的结果。①染发的学生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学生染发只是“求异”心理起作用,只是想体现自己的个性而已。②而且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少年白”,染发是为掩饰自己的白头发而已。所以中学生染发并不是需要一味制止的。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