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县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说明: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26共分)注意事项:1、请把Ⅰ卷的答案写在Ⅱ卷前面的答题栏中,Ⅱ卷中的内容直接写在试卷上。2、带*号的试题为选做题,请考生按照题后要求有选择地做。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桑葚.(rèn)殒.身不恤(yǔn)踯躅.(zhú)机杼.(zhù)B.呕哑.(yà)长歌当.哭(dāng)桀骜.(ào)踟.蹰(zhí)C.牡蛎.(lì)风云变幻.(huàn)暮霭.(ǎi)菲.薄(fēi)D.仇雠.(chóu)羽扇纶.巾(guān)修葺(qì)编纂.(zu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骐骥葳蕤苍海雕栏玉砌B.烽火豆蔻悲愤舞榭歌台C.垂死红尘寥落羽翼丰满D.淡薄挽歌落寞直截了当3、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处,选填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江南,秋是有的;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A.自然但而且只能B.当然但并且只能C.自然可是而且仅D.当然可是并且仅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事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第1页(共12页)的重大历史事件。C.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D.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5、下列句子中句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B.如果国家有计划地多生产这类配件,就可以省下许多外汇用以进口国内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仪器。C.“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D.与传统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6、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能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就连我自己也在那闪闪绿色之中了。A.天空中的艳阳洒下金辉一片B.大地像一块鲜艳的地C.碧绿的江水轻轻拍打着船舷D.天空和地面整个绿成一片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每小题2分)*(一)此题为重点校学生做令狐潮围歼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第2页(共12页)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倾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②令狐潮初为雍丘县令,后降安禄山。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相守:相互对峙B.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相闻:通话C.巡阳.许诺阳:假装D.士心益劝.劝:劝勉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贼弩射之.③久乃知其.稿人②使谍问之.④然其.如天道何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巡有智谋的一组是①巡阳许诺②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③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④其后复夜缒人⑤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A.②③⑤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1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令狐潮决定写信招降张巡,是因为他们两个是好朋友。B.张巡斩劝降之将时,将士“人人皆泣”,这一方面是被张巡的一片忠心感动,另一方面是虑及自己前途,兔死狐悲。C.张巡“缚稿为人”“夜缒城下”的目的明确而具体:向敌人借箭,足见他有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第3页(共12页)超人的智慧。D.张巡说令狐潮“未识人伦”,是指令狐潮背叛唐玄宗归附安禄山而言。*(二)此题普通校学生做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殆.与余同殆:危险B.故莫能知.知:通“智”C.虽.知而不能言虽:虽然D.笑李渤之陋.也陋:知识浅薄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郦元之所见闻③夜泊绝壁之下②言之不详④以斧斤考击而求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其用法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C.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10、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说明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B.本文选自《石钟山记》,作者苏轼。说明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C.“叹郦元之简”与“笑李渤之陋”。表达了作者对此二人观点的否认和批评。D.本文说郦道元的说法是正确的,李渤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时对此二人都进行了讥讽,只不过对郦道元的讥讽是善意的罢了。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第4页(共12页)注意事项: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在下面的答题栏内。重点校学生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答案普通校学生答题栏题号12345678810答案第Ⅱ卷(选择题共74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三、(10分)*11、请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此题为重点校学生做)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11、请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此题为普通校学生做)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此题为重点校学生做)除夜高适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第5页(共12页)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此题为普通校学生做)江上王渔阳萧条秋雨夕,秋怀何黯然。时见一舟行,蒙蒙水云外。(1)这首诗歌都描写了哪些景物?(2)请简析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核心内容与总体意境。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1),来吾道夫先路也。(2)想当年,金戈铁马,。(3)呜呼!,,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四、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8分)写给秋天黄厚江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依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临的神韵。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树木间,怡然的拥有了万物。有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天,就都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第6页(共12页)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的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的把宇宙染上含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潇潇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林草间都是秋声了!想你一定还记得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寞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你一定也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苍凉的日子。感情上的折磨是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寞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寞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的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曾如此有力地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你接受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受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受了生命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愤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赞颂。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返回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详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生命不是虚空,它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它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记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中的刻骨的悲酸和伤痛!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平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然的豁达、不变的安详和永恒的宁静!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第7页(共12页)14、第二段内容是从那些方面表现秋天安详明澈的特点?(4分)15、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每题3分)(1)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的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2)它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16、作者说:“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请说说“智慧的低语”的具体内容。(4分)17、下列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写作者从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读到了秋天的消息,表现作者对秋天的一往情深。B.文章写秋天接受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也接受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表现了秋天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C.文章的语言朴实通俗,平实流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自己对秋天的诚挚而深厚的感情。D.文章由现在想到过去,由过去写到将来,结构严谨,思路清晰。E.文章没有着力描写秋天的景色,而是集中笔墨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种种感悟,是一篇哲理散文。五、(6分)*18、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与原句有一定联系的排比句。(3分)(此题为重点校学生做)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第8页(共12页)大唐盛世,,,。*18、把下面的句子改成一个长单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