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姓名:李智朝(保山学院教育学院云南保山678000)摘要:不可少的力量。社会中的人应动员校内校外资源共同营造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关键词:人际交往学校人际关系作为一种敏感性强,影响力大的校园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良好的师生交往,同辈相处,可使学生产生接纳、温暖、安全的感觉,形成愉悦、平和、自信、互助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不良的师生关系、同辈关系特别是人际冲突,易使学生滋生排斥、冷落、危险的感觉,并可引起并强化忧郁、恐慌、自卑、敌对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一、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的、全面的认识是良好的交往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就人际交往问题为学生作出表率,努力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交往素质有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实际上首先人际感情的交流,爱心构建“双向信任”的桥梁。这里特别要强调,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品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理解学生,另一方面就是与学生和谐相处。具体说来,前者要求教师心胸豁达,能对在身体、智力、感知、运动、社交及情绪上各有差异的学生表示关切、接纳;对学生产生的某需要、情感、冲突,能敏锐地察觉,并给予深入、自发的反应;同时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后者要求教师不虚伪行事,与学生能开诚布公,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对学生持积极相待的态度;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和谐、自然、默契,这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取得管理效果。教师通过自身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是师生交往的重要策略。对学生采取积极热情的态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采取消极冷漠的态度,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应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保持协调和融洽。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要善于把握自己,教师对自己的情感要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随时把握住自己可能产生的情感和心境,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已的情感需要。在与学生相处交往的过程中,应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视这种感受如同自己的感受,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引导学生的情绪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一些可能出现的激化矛盾的场面就可以避免,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用爱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教师当作最可依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亲朋好友,他就会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理想、谈学习、谈感觉,而教师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二、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同伴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人际交往是小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技能之一,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如合作、助人、友爱和谦让等许多社会技能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但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与同伴和谐共处,这常常会引起他们的离群、冷漠、自卑、抑郁,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也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1、怎样让学生摆脱孤独感?学生孤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一种是性格过度内向,不喜欢多与人打交道。另一种是社交退缩,有些学生生性怯懦、自信不足,因而不敢与人打交道,怕自己出洋相,更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故常常采取退避行为。还有一种是学习时常失败,没有成就感,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此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如,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或父母下岗等,因而自觉低人一头。这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辅导:a向父母了解学生情况,确定其孤僻是情境性的还是持久性的。如属后者最好请心理医生诊断治疗。b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对他们给予更多关注,请他们回答问题时,应多留一些思考和准备的时间。c鼓励他们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并为他们创造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有些同学只有在小组里才敢发言,就多让他们参加小组活动。请班级同学合作,鼓励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挥长处,从容自如地表现自己,克服孤僻的心态行为2、怎样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自私、气量狭窄、不能容忍他人的性格障碍。学生的嫉妒心则常常使他们不能融洽地与同伴相处,常常与同伴冲突。有位老师反映过这样一个情况:有位学生自己常有一个怪念头,就是难容忍别人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有时别的同学考试分数超过自己,就会觉得特别难受,晚上会失眠,白天会莫名其妙地怒。文明学生评了别人,便会觉得很不服气,耿耿于怀,不能排解。这其实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在作怪。嫉妒心的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自小养成的气量狭窄,处事待人毫不谦让的性格。(2)由于自己表现不及别人,受到过老师和同学的冷落,造成自卑感而引起嫉妒。(3)成人在学生面前故意夸奖他人,使其怨恨他人。(4)父亲或母亲常有嫉妒他人的表现,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响。对有嫉妒心学生的辅导措施有:a用坦白与诚实的态度处理。有时嫉妒是出于本能,如果过分抑制它,也许只能使它埋得更深而毒害孩子的心灵,所以要让它显露出来加以引导纠正。例如,在上述事例中,辅导老师的第一步,应该让该学生尽情诉说,把一直深藏于内心的说不出口的话统统说出来,以了解其嫉妒的真实原因。b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嫉妒的产生原因和危害。利用当事人的亲身体验,说明嫉妒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使自己心灵受到折磨。c鼓励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来换取别人的赞扬,引导学生虚心看待别人的优点与进步,把别人的长处当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去发现自己的不足。d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要用公正的评价,使其口服心服。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个性缺陷则是导致人际交往障碍的背景因素。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下列人格特征容易阻碍人际交往,导致人际关系问题:第一,不尊重他人,对人缺乏感情;第二,自我中心,只关心自身利益,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第三,对人不真诚,有欺骗行为;第四,过分服从和取悦他人,缺少自尊和自重;第五,过分自卑或自负,嫉妒心强;第六,性情孤僻,偏执,不愿与人相处和接受他人规劝;第七,目空一切,对他人过分苛求;第八,过分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报复心强。教师应根据孩子个性品质中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治或重塑,以利于他们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三、教师对孩子进行多渠道人际交往的指导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特别是做好具体的指导工作,对他们当前的人际适应以及将来顺利地走入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结合各类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学龄儿童来说,采用成人化的教育手段要他们理解心理健康的抽象内容显然是不行的。只有根据学龄儿童的自身发展特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巧妙地将良好人际交往的意义蕴含其中,使他们在玩与乐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熏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2、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普及交往心理知识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大量工作在家庭,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可通过下列方式向家长普及这类心理卫生知识:以家长学校名义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向家长讲授有关常识;利用家长会的时机适当进行宣传;把学生交往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家访的一项内容;通过家长联系等书面形式督促家长协助学校共同解决子女交往心理的问题。因此,搞好对学生家长的交往心理普及工作,对学龄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求知活动,而且也是一种陶冶活动,一种融知、情、意、行为一体的活动,和谐融冶的人际关系,会促进群体意识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焦虑情绪的转化,创造民主平等、协调、和谐的心理环境,形成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氛围。因此,教师应注重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三、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会谈技巧会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和手段。对于心理辅导人员来讲,每一次辅导都是一次会谈,要通过会谈来达到影响和帮助学生的目的。有效的会谈是需要技巧的,所以要提高辅导效果,除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辅导教师还要运用一些专门的技巧。一、倾听在心理辅导的会谈中,所谓倾听对方的谈话不仅仅是听而已,辅导教师还要借助一些适当的反应方式,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倾听时应采取开放的态度,同时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注意获取言语沟通的信息。在倾听的过程中要鼓励对方真实表达内心的想法,让对方能够感觉到理解和关怀,使其产生信任感,同时也能够保持一定的威信。倾听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手段,因为询问会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倾听可以减少对方的心理防范。良好氛围下的倾听,可以使对方畅所欲言,不仅说明了自己的问题,而且能够缓解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心理辅导的目的。二、鼓励鼓励是心理辅导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面对他人,人们总有一种心理防范本能,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过多地暴露自己的个人情况,尤其是这些情况涉及负面的心理问题时,会谈往往会出现中断。在这个时候鼓励的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鼓励是指对被辅导学生所说的话的简单重复,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噢”、“是这样”“还有呢”等来鼓励对方进一步讲下去。在会谈中辅导教师可以向对方提供鼓励心理,如“嗯,我懂”、“我能体会”、“请继续讲”、“然后呢”、“原来如此”、“是,我正陪着你”等。鼓励这种积极的交流方式和倾听常常联系在一起,如专注的眼神、倾听的姿势以及点头示意等,都是一种无声的鼓励,既能使辅导老师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还能使来访学生了解到辅导老师在认真地听他讲话,并希望这样的谈话能够继续下去。三、询问询问的原则是不要提过多的问题,少提负面的问题,多提正面的问题,不但要问事实,还要问看法和感受,如“我想知道你对这件事的感受如何”。正面问题常常运用包括“什么”、“怎么”、“为什么”等词语在内的语句发问,让学生对有关的问题、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说明,而不仅仅是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语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对学生话题的一种方式,使对方能更多地讲出有关情况、想法,流露出一些情绪,表明特定的态度。但有时候得到的回答可能是“不能”或“我也说不清楚”等,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辅导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其他正面的问题,如“为什么……”等。负面问题的特征就是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不对”等简单词语来回答。比如:“这件事就是你目前最头疼的吗?”“你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吗?”“你是不是一直就很孤独?”这些问题就是负面的问题。这类问题在会谈中具有提供信息、表明事实、缩小范围、使会谈能集中探讨特定问题等效果。会谈的方法,对于小学生交往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四、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归因一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归纳四种类型:(1)攻击型表现为攻击性强,敌意的,经常打人骂人,行为古怪,或以武力相威胁,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喜怒无常,粗暴;(2)差生型表现为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完成,作弊行为多,学习成绩差,不努力学习,不求上进;(3)吵闹型表现在课堂不守纪律,活动游戏不守规则,事事胡闹。或缺乏必要的交际技巧,不善处理交流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生活无约束,无组织,无纪律;(4)孤僻型表现退缩的,安静的,孤独的,易于拒绝的,对人冷淡,不合群,兴趣贫乏;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在辅导学生心理上则要因人而宜,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心理辅导效果。二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小学生群体中人际交往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有: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