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县(市)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内不得答题)………………………试………………………卷………………………密………………………封………………………线………………………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校际联考期中调研测试卷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页至6页,第Ⅱ卷6页至8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4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2.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舷.梯(xuán)打夯.(hāng)蜇.人(zhē)汆.汤(cuān)B.羁绊.(pàn)苣.荬(qǔ)载.重(zài)炮.烙(páo)C.监.生(jiàn)椽.子(chuán)贫瘠.(jí)翘.首(qiáo)D.窈.陷(ǎo)圈.棚(juàn)忖.度(cǔn)朱拓.(tà)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雕粱画栋面黄肌瘦文采精华宽洪大量B.墨守成规变本加厉弱不禁风大相径庭C.白浪如练举世瞩目人事不省轩竣壮丽D.貌和神离惴惴不安满腹经纶敛声屏气3.下列加点字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偃.卧(仰面倒下)永志.不忘(记住)趋之若鹜.(野鸭)B.湔.雪(洗雪)沸反盈.天(充满)厥.功甚伟(最终)C.寒暄.(温暖)不经.之谈(经常)天理昭彰..(明显)D.少不更.事(经历)面目全非.(相似)百无聊.赖(寄托)4.下列各组关联词,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一个中士也从千里外写信给他,送他一副马刺,希望自己能在那时扶他上马。我还想起,第三舰队在扫荡日本沿海时,风传“密苏里”号上正在盖马厩。现在,马厩没有盖,银驹未渡海,日本代表登舰签字投降来了。A.并且突然但却B.因此居然所以就C.并且居然而竟D.因此突然但竟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A.有关人士强调:最近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B.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校际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C.要学好语文,必须重视阅读,而我们往往只是强调做题,其实,题目即使训练得再多,也是得不偿失的。D.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6.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是A.预定的起飞时间——1982年1月13日下午2点15分,已经过了,飞机仍未起飞。B.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C.“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D.正门之上有一块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7.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裉袄。(排比)B.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借代)C.下午3点59分,这架咆哮着的喷气式客机冲到了跑道尽头,摇摇晃晃地离开了地面,它仍极力挣扎升高。(比喻)D.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对偶)8.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表达方式,括号内的判断正确..的是A.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说明)B.它们的体态肥硕,羽毛蓬松,头缩进厚厚的脖颈里,就像冬天穿着羊皮袄的马车夫。(抒情)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记叙)D.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议论)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作者国籍对应正确..的是A.《祝福》小说鲁迅中国B.《五味》散文孙犁中国C.《冰河英雄》事件通讯克莱尔·萨夫安美国D.《〈物种起源〉绪论》说明文法布尔法国10.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味》的标题,既指生活的多姿多味,还可以从文字中咀嚼人生的多姿多味,甚至五味杂陈。B.《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反映了中国旧社会的尖锐矛盾,再现了统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迫害、摧残,抨击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C.《冰河英雄》现场内容和事后采访内容交替表现,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互交错,新闻性和文学手法巧妙结合。校际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D.《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的标题,寓意随着“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一)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他们是乘驱逐舰从横滨动身来的。顷刻间,从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着殊异的人。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哗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随后,英国、苏联、澳洲、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的代表也陆续上来了。这时,记者大忙,上层甲板上成了一个热闹的外交应酬场所。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身移影动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卡叽制服;澳洲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也是坐驱逐舰从横滨来的。尼米兹在舰面上迎接他,陪他进入位于上层甲板的将领指挥室休息。舰上升起他的五星将旗,和尼米兹的将旗并列。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飘起一面美国国旗。上层甲板上热闹的外交场面渐渐结束了。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有人说,日本代表团将到。我急急翘首望去,只见一艘小艇正向军舰右舷铁梯驶来。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了。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他们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这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争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告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订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选自朱启平《落日》11.节选部分的小标题是A.签字场所B.代表到来C.仪式开始D.投降仪式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中,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胜利者盛装而来,是为了向读者表明他作为这一仪式的见证人,对整个仪式的参加人员观察得非常仔细。校际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B.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时,“乐声大起”;日本签字代表团到来时,“乐队寂然”,用这样的沉默来表达对侵略者的抗议和冷漠。C.选文第③段,作者突出重光葵的肢体残缺,是想表明侵略者在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不但害人也害己,刻画出失败者沮丧和狼狈的形象。D.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采用了衬托的手法,烘托出签字仪式上庄严、肃穆的氛围。13.对徐永昌将军站在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之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参加这次签字仪式的所有将领中,徐永昌将军的军衔最高。B.这是战胜国代表随意挑选的位置,并无其他意思。C.因为当时中国国力强盛,所以徐永昌将军有资格站在首位。D.这是事先安排好的,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历时最长,牺牲最大,贡献最多。14.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落日》是一篇长篇通讯,发表后传诵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B.文章以“落日”为题,是因为写完本文,刚好是日落时分,以此为题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C.文章以“落日”为题,运用了比喻手法,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透露出作者的嘲讽之意。D.文章记录了日本投降签字的全过程,作者写作此文也是要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发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二)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校际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选自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15.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与“他的一生”相呼应。B.本段文字采用了反复、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家园不在的遗憾。C.“全部真实”是指曾经存在的一切以及将来即将发生的一切。D.“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能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16.对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突出了人“内心的生存”的重要意义,如果人的精神生活找不到所依附的凭据,就会像做梦一样,产生漂泊感和空虚感。B.这句话说明人类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产生了一种虚无感。C.这句话强调人不能丢失“今生今世的证据”。D.因为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作者明白之后,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追悔之意。17.下列对选文第②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旧房子、尘土、村里的人、牲畜、刮着的风,都是“今生今世的证据”,因为它证实了曾经的生活,那是生命的痕迹。B.“内心的生存”是一个复杂的表述,包含了人内心丰富的精神生活,如果人“内心的生存”找不到依凭,就会产生空虚感和漂泊感。C.文中的“证据”、“村庄”、“家园”实际上指的都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而是精神的记忆。D.留存的旧物可以证实以往的生活,但仅有这些客观的事物,无法证明一个人的精神经历和情感世界。18.对选文最后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家园没有了,失去了,我